岩陁

yán tuó [ yan tuo]
繁体 巖陁
注音 一ㄢˊ ㄊㄨㄛˊ

词语释义

1.亦作"岩陁"。 2.倾斜。

词语解释

  1. 亦作“岩陁”。倾斜。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摧崣崛崎。” 吕向 注:“巖陁、甗錡,倾欹貌。”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隆其防而广其阯,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岩陁”。倾斜。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摧崣崛崎。”
吕向注:“巖陁、甗錡,倾欹貌。”
元揭傒斯《重建济州会源牐碑》:“隆其防而广其阯,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

岩陁的网络释义

岩陁

  • yán tuó ㄧㄢˊ ㄊㄨㄛˊ
  • 岩陁(巖陁)
  • 亦作“岩陁”。 倾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摧崣崛崎。” 吕向 注:“巖陁、甗錡,倾欹貌。”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隆其防而广其阯,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
  •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325
    笔画: 8
    五笔: M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MR
    四角: 22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2) 同本义

    嵌岩窦穴。——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高岩峭壁。——宋· 沈括《梦溪笔谈》

    植土龛岩。

    (3) 又如:岩电(山崖间的闪电);岩阿(山崖旁边凹下的地方);岩徼(山崖边远的地方);岩下(山崖之下);岩饰(岩壁上的雕饰)

    (4) 山峰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高山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鲍照《登庐山诗》

    (6) 又如:岩岫(山崖峰峦);岩隈(深山曲折处)

    (7) 石穴,石窟 。如:岩栖(居住在岩穴中。指隐居);岩穴隐相(隐居在深山野林里的高人);岩房(石房);岩窟(山洞)

    (8)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岩。——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形容词

    (1) 高险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岩邑(险要的城邑);岩墙(高而危险的墙)

    英文翻译

    cliff; rocks; moun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m4
    ◎ 客家话:[梅县腔] ngam1 ngam2 [宝安腔] ng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ab5 ngam2 [东莞腔] ngam2 [客英字典] ngam2 [台湾四县腔] ngam2 [沙头角腔] ngam2 [海陆丰腔] ng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七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銜平聲開口二等ŋamngram/ngeam
    tuó [tuo]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TBN
    仓颉: NLOPD
    四角: 78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陂陀。不平的样子

    文异豹饰,侍陂陁些。——《楚辞·招魂》

    动词

    背负。也作“驮”

    汉明帝梦金人,而 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

    英文翻译

    a steep bank, a declivity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2 ji3 [客英字典] to2 [海陆丰腔] to2 ri3 [梅县腔] to2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