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货

shān huò [shan huo]
繁体 山貨
注音 ㄕㄢ ㄏㄨㄛ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山货 shānhuò

(1) 山区的土产,如榛子、栗子等

mountain products

(2) 用竹、木、苘麻等制成的日用器物,如扫帚、麻绳等

山货店
household utensils made of wood, bamboo, clay, etc.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山区物产。

薛暮桥《谈谈劳动工资问题》:“过去砍‘资本主义尾巴’,把山货土产都砍光了,农民收入减少,城市供应困难。”

山货的国语词典

产于山里的动植物的总称。或称以其为材料所制造的手工艺品。

山货的网络释义

山货

  • 山货,一般是指生长在山上,野生的没经过人工培植或养殖的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野菜、野果、菌类、山鸡、野兔、等等。后来引申到从农村带到城市里来的一些土特产,药材,水果,香料,食物一类的东西。
  • 山货造句

    重点阐述了山货开发对近代四川农业结构变化和农民生活变迁的影响,并指出了山货开发的教训和现实启示。
    不少人找上来想谈代理,甚至打广告,而王小帮心中一直坚持着做最“土”、最“纯粹”的山货。
    不光核桃短斤少两,更可气的是,这些山货根本没法吃,打开一多半都是坏的。
    胡葱、细竹笋,曾是长在山里毫不起眼的野货,经过村民的一番包装,卖出了好价钱,据“千柱屋”村民介绍,每年在家门口卖山货的收入已达到上万元。
    唐老爹找了个空地把车安顿好,小武帮忙把山货摆放整齐,哄的一下围上来一群人,这个十斤,那个八斤,这个要核桃和栗子,那个要柿子跟软枣。
    帮电脑相机铁驴子山货,一根网线串起来。
    这集市虽繁华,可宜兰雪不知逛过多少回了,不过是些卖山货的,卖手艺的,卖吃食琐物的,见玲珑月看得高兴,便陪她逛了一逛。
    这些摊子的主人,都是面目黧黑,身裹兽皮的蒙莱山山民,而他们所贩卖的货物,都是一些山货,有毛皮,药材,山珍野味等等。
    在最里面还有几株快化为人形的山货,有鼻子有眼。
    来到大路上,行人不少,骑马的坐轿的挑脚的赶车的,此时正是山货和药材收购的时节,各地商贾齐集于此。
    山货的开发阶段与农业结构变化过程相适应,也与农民生活的变迁相关联。
    自小分队离开夹皮沟后,那里的民兵组织五屯联防队,李勇奇当了队长,神河庙成了山货收购站,蘑菇老人专门评定货物的质量。
    路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多是经营山货的,慕名前来的商贩,肩挑车载,络绎不绝。
    各家登记在册的货物商行已经从周边城镇收购好了各种山货,鹿茸、貂皮、人参、熊胆装了一辆辆马车,准备运往唐海郡更大的城市中心。
    咱们这批东西可是紧俏货啊,以前还当都是些不值钱的山货。
    山货店里的货物大体相似,一家家地逛过去,也能数来宝似的叫上许多名字了。
    拴结系物的细麻绳、麻线,普通人家一般自己就可以搓制,较粗的麻绳、绳索就要到山货屋子或绳子铺去购买。
    山里好多东西都是可以换钱的,蘑菇、毛栗子、榛子、苦槠、栀子,为了攒钱,强曼不要命地采摘这些山货,到临出发前,强曼终于攒足了五十块钱。
    文章指出四川是我国山货的主产区,山货经济在近代四川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一路上我们遇到一队队满载山货下平原去的骡车。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huò [huo]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X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