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腹

shān fù [ shan fu]
注音 ㄕㄢ ㄈㄨˋ

词语释义

山腹 shānfù

(1) 山中腹地,山中间的部分

the middle of a mountain

词语解释

  1. 山内。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於水中。”

  2. 山腰。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巖端,霑雨当山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四面诸峯如踊跃相跂,大殿在山腹。” 清 施闰章 《过翚岭》诗:“崇冈陟崚嶒,鸟道绕山腹。”

引证解释

⒈ 山内。

三国蜀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於水中。”

⒉ 山腰。

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巖端,霑雨当山腹。”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四面诸峯如踊跃相跂,大殿在山腹。”
清施闰章《过翚岭》诗:“崇冈陟崚嶒,鸟道绕山腹。”

山腹的国语词典

山腰。

山腹的网络释义

山腹

  • 山腹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hān fù,指山中腹地,山中间的部分。
  • 山腹的翻译

    德语: Berghang (S)​

    山腹造句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大崂据点紧扼由李村至王哥庄、夏庄至北九水的交通要道,敌人借此控制着崂山腹地一带的抗日武装活动。
    那地道曲曲折折,盘旋向下,有时豁然开朗,现出一个巨大的石窟,可见地道是依着山腹中天然的。
    火云英林两个人分明是在一片山腹洼地里面,太阳悬在空中,响晴白日。
    一条铁路线通往地下山洞,无尽无休,绵延进深山腹地,里面的设备不计其数。
    抬眼望去,甚至能见层层深阁琼楼,进进珠宫贝阙!“中空山腹?还能见到天空?果然是神仙手段!”。
    在数十米远的“山腹”,一辆铲土机正在往大货车上装载粉末,尘土满天。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
    现有的雕塑及纪念碑仍留在原处,而山腹将可能作为户外展览场地。
    冬日的长白上上经常是狂风暴雪,但是这块山腹的周围,确实永远都是好天气。
    此时,越天衡用道法震塌了甬道,将一切封死在山腹中,抱了女儿仍沿原路出了狐穴,攀着绳索,单手扯动,身子借力上纵,两下便出了那树洞,落在地面。
    阳城县润城镇上庄古村东北方向可乐山腹地,晋城市考古学者裴池善发现一块刻有“五丁手辟”的巨型榜书摩崖石刻,初步推断与上古神话“五丁开山”有关。
    夜幕低垂,燕山腹地,炮火轰鸣,硝烟弥漫。
    瑞阳集团位于尖山风景区伏羲山腹地的有机小麦种植区,同样将迎来收割时期。
    迷你撞到山腹的时候没有明显的震动碰撞,只有下来时一些撞击,植物扑打着滑过窗户。
    东朗乡位于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是一个交通闭塞、群众吃饭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的苗族聚居极贫乡。
    谁知这人面色突变,化掌为爪,提着轩啸衣肩,飞身而出,穿过竹林,来到山腹,随那溢出山泉,一跃而出。
    位于浮戏山腹地的环翠峪景区,地质土层浅薄,岩石分布较多,山壑纵横交错,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
    布拖是大凉山腹心地带一地名,那里居住的彝人属于阿都,又称小裤脚。
    烟拂云梢留淡白,云燕山腹出深青。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fu]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TJ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AE
    四角: 78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2)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4) 比喻中央部分 。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5) 内心

    腹诽而心谤。——《汉书·灌夫传》

    (6) 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形容词

    厚 。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动词

    (1) 怀抱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方苞《王处士墓表》

    (2) 容纳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柳宗元《天对》

    英文翻译

    stomach, belly, abdomen; in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uk7 [陆丰腔] buk7 [海陆丰腔] buk7 [客英字典] buk7 [台湾四县腔] buk7 [梅县腔] b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bug5 [宝安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