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墙

shān qiáng [shan qiang]
繁体 山牆
注音 ㄕㄢ ㄑ一ㄤ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山墙 shānqiáng

(1) 支承人字形屋顶两头的墙

离村老远,她就望见了她那座被烟熏黑了的山墙。——《党员登记表》
gable wall on the side of a house

词语解释

  1. 亦作“ 山廧 ”。古代宫庙中绘有山和云的墙壁。

    《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内阶、玄阶、堤唐、山廧。” 孔晁 注:“山廧,谓廧画山云。” 宋 陆佃 《庙制议》:“《周书》曰‘太庙山墙’,注谓‘墙画山云’。”

  2. 陡立如墙的山。

    唐 杜牧 《题武关》诗:“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明 高启 《梅花》诗:“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鸟山墙晚半稀。”

  3. 人字形屋顶的房屋两侧的墙壁。

    清 查慎行 《长清山行》:“磵道衝沙聚,山墙迭石成。”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 喜旺 说着就去一把撕掉山墙上 双双 写的那张大字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山廧”。

⒉ 古代宫庙中绘有山和云的墙壁。

《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内阶、玄阶、堤唐、山廧。”
孔晁注:“山廧,谓廧画山云。”
宋陆佃《庙制议》:“《周书》曰‘太庙山墙’,注谓‘墙画山云’。”

⒊ 陡立如墙的山。

唐杜牧《题武关》诗:“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明高启《梅花》诗:“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鸟山墙晚半稀。”

⒋ 人字形屋顶的房屋两侧的墙壁。

清查慎行《长清山行》:“磵道衝沙聚,山墙迭石成。”
李準《李双双小传》一:“喜旺说着就去一把撕掉山墙上双双写的那张大字报。”

山墙的国语词典

传统建筑物屋顶斜坡两侧的墙壁。

山墙的网络释义

山墙

  • 山墙一般称为外横墙,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 谚语说“山墙扒门必定伤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硬山式住宅的主梁搭在山墙上的,而山墙常是承重墙,如果在墙上开门会使墙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险。
  • 山墙造句

    东桥头建有防火山墙,主体为砖石结构,砖砌法为一顺一丁式。
    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样子古雅,显得零乱,是带山墙的建筑。
    所以,不久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来,寻求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
    垛子屋两侧外墙是三字山墙,两端有生起施鸱尾,像鸟翘起的尾巴。
    陆云回到房内,刚刚坐稳,就听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整面后山墙倒塌下来!四个高矮胖瘦不一的怪人站在墙后被灰尘呛得直咳嗽。
    俞家房屋是售后公房,山墙边有高压电线,去年管养段工人曾冒险维修。
    冬天的寒树,线条奔射,虬枝快要撑破斑驳的青砖山墙。
    山墙及槛墙,使用机磨青砖丝缝砌筑。
    忽见观后山墙的缝隙应该钻得过去,刚想转身离开,却见老乞丐依旧呼呼大睡不醒,便是把他喂了熊他也不会有知觉。
    一次,姑妈有一个星期没在“山墙庄园”住。一天下午,她出其不意地回来了,带来一大批客人,吩咐贝西准备晚饭。
    咯,这里就是边墙子,都是劈山墙,年久失修,坍塌了不少,有些地方,黄羊、野鹿一跳就过去了。
    在没有山墙的教室,则通过阳光板像隔壁教室借光,这样保证所有教室的照度。
    前檐、山墙施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八朵。
    镇上的人把这条小巷叫石碾子巷,是因为巷口靠山墙处有一座石碾,青石碾砣,青石碾盘。
    像我在阿姆斯特丹经常会做的那样,我望着眼前的运河出神:天空中朵朵白云飘过金色时代高矗的山墙,身边不时有自行车驶过玩具国桥,在鹅卵石路面上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
    栗树开花,钟声清晰地高高飘过山墙和圆屋顶。
    西立面局部有红砖砌筑山墙高出屋面,山墙顶部呈阶梯状层层跌落,墙面转角有转角隅石,南立面二层有竖向绿色半露木架,底层有敞廊,由两根支柱支撑。
    堂屋亦采用抬梁式构架,屋顶使用悬山式两坡硬山屋顶,上覆小青瓦,其中两侧封火山墙前伸高于屋顶的“拉弓墙”最有特点。
    覆盖扶壁顶部的山墙状的石头。
    那个三合院坐北朝南,背山面沟,左右最外侧厢房的山墙就落在堡坎上,小路就在堡坎下。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qiáng [qia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FUK
    五行:
    仓颉: GGCW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英文翻译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

    山墙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