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

shān rén [ shan ren]
注音 ㄕㄢ ㄖㄣˊ

词语释义

山人 shānrén

(1) 指隐士

山人墨客
hermit

(2) 旧称以卜卦、算命为职业的人;方士

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揲蓍。——· 罗国宾《罗李郎》
fortune-teller

词语解释

  1. 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 注:“山人,虞官也。”

  2. 住在山区的人。

    《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 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 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 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 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引证解释

⒈ 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注:“山人,虞官也。”

⒉ 住在山区的人。

《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⒊ 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王勃《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萨都剌《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丹山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⒋ 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苏轼《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
自注:“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
金元好问《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李山人,嗜好世所稀。”

⒌ 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周丞相子充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洞微山人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黄溍《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李渔《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⒍ 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遗山山人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
《明史·戴良传》:“良世居金华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

如:清王士禛自号渔洋山人。

山人的国语词典

住在山里的人。

山人的网络释义

山人 (汉语词汇)

  • 山人,汉语词汇。
  • 拼音:shān rén
  • 释义: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谦称;旧时以修身,悟道,一般不与世俗人来往,选择在山水美好之地参悟自然、宇宙规律之人;还有以易经、卜卦、八卦、风水、数理、五行算命为职业的人,也称“山人”。这词条多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文人墨客的别号中,与世俗少争议而自己称“山人”名中。
  • 山人的翻译

    德语: Eremit

    山人造句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人们纷纷来这里看表演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清明节到了,客运总站前人山人海,车子络绎不绝。
    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形成一个欢乐的海洋。
    看到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人山人海的小朋友我乐开了花。
    堤岸上大柳树林子里,挤得乌压压的,人山人海。
    炎炎夏日,海水浴场里人山人海,争著戏水弄潮。
    广场上人山人海,天上风筝不计其数,孩子也多了。
    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
    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从容不迫走进会场,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年一度的国际书展,来参观的真是人山人海。
    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
    下了车,只见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农博会上,人山人海,比肩继踵,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你,只好一个人回来了。
    这场露天音乐会的水準极高,因此观众席上人山人海。
    广场上人山人海,拥挤得几乎无。
    每到电脑展时,会场总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广场上人很多。广场上人山人海。
    新年的时候,南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