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国

shǔ guó [ shu guo]
繁体 屬國
注音 ㄕㄨˇ ㄍㄨㄛˊ

词语释义

属国 shǔguó

(1)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dependency

词语解释

  1. 委托国事。

    《吕氏春秋·贵公》:“ 仲父 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 注:“属,託也。”

  2. 委弃国家。

    《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 真定 。” 颜师古 注:“属,谓委弃之也。”

  3. 附属国。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属国 羌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李士彬 世为属国胡酋,领 金明 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海寧 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 明 七子气魄。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4. 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 贾谊 《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 匈奴 ?”

  5. 借指 汉 代任典属国的 苏武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 斩未还。”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引证解释

⒈ 委托国事。

《吕氏春秋·贵公》:“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注:“属,託也。”

⒉ 委弃国家。

《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真定。”
颜师古注:“属,谓委弃之也。”

⒊ 附属国。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宋鲍照《建除》诗:“建旗出燉煌,西讨属国羌。”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李士彬世为属国胡酋,领金明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海寧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明七子气魄。’”

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⒋ 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贾谊《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

⒌ 借指汉代任典属国的苏武。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明夏完淳《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属国的国语词典

主权隶属于宗主国的国家。即一切内政、外交都须接受宗主国的支配。

属国的网络释义

属国

  • 属国是两汉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族而设的行政区划。
  • 属国造句

    辽朝与高丽的关系为境外藩属国的关系。
    择其操练勤熟,曾经远涉外洋巡防各岛、属国,办事妥洽,能耐艰苦者,照异常劳绩酌保;其次者照寻常劳绩附保;不称职者分别记过、降罚。
    占城属国包括旧州、乌丽、日丽、乌马、拔弄等十五小邦。
    风格棵打开广泛的;飞过海看来;风格棵了附属国昆仑山看来可见光看来;附属国看来法大使馆棵;反对立刻广泛开放电路。
    巴西政府最后宣布决定古布阿苏属国家果实,并要求将果名从商标中撤除。
    另外,许多“避税天堂”都是发达国家的附属国或附属地,因此“避税天堂”难以完全消失。
    中国在铜市最惨痛的失利当属国储铜事件。
    琉球王国自明朝即为中国的藩属国,从未将钓鱼台列屿纳入其领土。
    该产品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疗效显著,并具广泛的保健功能,深受患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民警通过查阅,发现此鸟名为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金针虫、蝼蛄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倭奴狂逞,掠占属国,窥犯内地,皆前兵部尚书石星谄贼酿患,欺君误国,……着锦衣卫拿去法司,从重议罪来说。
    浦北县土地资源丰富,工业集中区中大部分土地属国有未利用土地。
    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
    负责区属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与监控工作。
    该系统属国内外首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在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盛唐时期,高丽属于大唐的附属国,李氏族人有部分也迁徙于此。
    海外属国呈送来的贡品都是最优质和最有异国特色的出产和工艺品,丰富多样,奇彩纷呈。用这些珍宝呈献给中国的皇帝,其意义远远超过这些贡品的价值本身。
    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
    战争期间,中朝结成的友谊在战后发展成为一种同盟或准同盟的国家关系,这于以前的中朝之间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国家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布连电厂主机设备均属国内首次研制并应用;辅机设备空气预热器、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增压风机采用单列配置方案。

    汉字详情

    shǔ,zhǔ [shu,zhu]
    部首: 327
    笔画: 12
    五笔: NT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L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shǔ

    名词

    (1) (形声。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①( zhǔ)本义:连接。②类,族)

    (2) 种类。亦特指牲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金属;属禽(分别飞禽的种类)

    (4) 亲属

    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家属(户主外的家庭成员);军属;眷属;属从(指按亲属关系而从其丧服);属党(亲属);属姓(同宗);属疏(宗族关系疏远)

    (6) 侪辈。指同一类人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7) 官属;部属

    徒属皆曰:“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书·周官》

    台谒当以属礼。——《明史·海瑞传》

    (8) 又如:下属(部下);属名(南北朝时,壮丁为了逃避繁苛的赋役,多投身于豪门势族为附隶,称为属名);属别(下属的类别);属官(属下的官吏);属佐(指下属佐助人员);属役(仆役,佣人);属部(部下,部属)

    (9) 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 。动植物分类以种为单位,相近的种合为属,相近的属合为科

    (10) 特指在十二属相中的归属 。如:属相

    动词

    (1) 归属;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属邦(附属国);属心(诚心归附);属车(随从的车辆。也称副车);属城(隶属的县城);属妇(指妾);属僚(属下,部下)

    (3) 系;是

    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查明属实

    (5) 另见 zhǔ

    zhǔ

    动词

    (1)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江水》

    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属纩(用新棉放在临死病人鼻前,验其是否有气);属界(毗连地带);属连(相连缀);属志(犹连心);属引(连续不断);属文(连缀字句为文章);属读(连读);属聚(聚集);属丝(连续之丝);属好(结好);属怨(结怨);前后相属

    (3) 缀辑;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属文(撰写文章。属句;属章;属笔);属辞(撰写诗文。属咏);属书(著作);属对(诗文对仗);属缀(著作);属稿(起草文稿);属诗(作诗)

    (5) 使聚集在一起;集合

    齐师将兴, 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

    (6) 又如:属民(聚集民众);属兵(调集士兵);属役(聚集下役);属神(会聚群神);属游(聚游);属行(集结军队)

    (7) 通“嘱”。托付;委托

    属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属巡盐御史。——《明史》

    (8) 又如:属请(请托);属调(寄托的情调);属累(托付);属国(委托国事);属邦(付托国事);属任(委任,任用);属寓(寄托);属吏(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属命(委身托命);属情(寄情)

    (9) 叮嘱;告诫。后作“嘱”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陆游《北窗试笔》

    (10) 又如:属付(叮嘱);属令(告戒)

    (11) 推托;借口

    常属疾不治事。——《资治通鉴》

    (12) 又如:属国(委弃国家;委托国事);属疾(托病;生病)

    (13) 通“瞩”。关注

    师属之目。——《左传·定公十四年》

    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国语·晋语五》

    坐者皆属目卑下之。——《汉书·盖宽饶传》

    (14) 佩带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5) 关连 神情与 苏、 黄不属。—— 明· 魏学洢《核舟记》

    (16) 跟随

    项王渡 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17) 通“注”( zhù)倾注。

    酌玄酒,三属于尊。——《仪礼·士昏礼》

    水属不理孙。——《周礼·考工记·匠人》。郑玄注:“属,读为注。”

    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汉书·燕剌王旦传》

    (18) 另见 shǔ

    英文翻译

    class, category, type; belong to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z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uk8 chuk7 [台湾四县腔] suk8 [梅县腔] shuk8 zhuk7 [海陆丰腔] sh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欲入聲開口三等cjyuk/tjvktɕĭwok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