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南朝 宋 鲍照 《春羁》诗:“佳期每无从, 淮 阳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谈资》卷下:“郡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赵翼 《扈从木兰》诗:“堪笑择地者,尽力争尺咫。”
引证解释
⒈ 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引南朝宋鲍照《春羁》诗:“佳期每无从, 淮阳非尺咫。”
明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下:“郡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赵翼《扈从木兰》诗:“堪笑择地者,尽力争尺咫。”
尺咫的网络释义
尺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ě
名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2) 另见
chǐ
名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形容词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k7 [陆丰腔] chak7 [梅县腔]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沙头角腔] c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iêh4/cioh4 cê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尺 | 昌石 | 昌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chjek/tcek | tɕʰĭɛ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尺,只声。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同本义
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说文》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吾不能行也咫。——《国语·晋语》
是知无咫。——《国语·楚语》。注:“言少也。”
(2) 又如:咫尺之书(书信)
形容词
(1) 比喻距离很近
晋视道如咫。——《周书·太子》。注:“喻近。”
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吕氏春秋》
(2) 又如:咫步(短距离);咫见(短浅的见识);咫书(咫尺之书);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难;也形容相见之难);咫只天颜(咫尺颜。咫尺威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je3 [宝安腔] zi3 cit7 [客英字典]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海陆丰腔] zhi3 c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紙 | 諸氏 | 章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ĭe | cjex/tj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