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误国

shī wèi wù guó [shi wei wu guo]
注音 ㄕ ㄨㄟˋ ㄨˋ ㄍㄨㄛˊ

词语释义

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327
笔画: 3
五笔: NNG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
四角: 77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动词

(1) 陈尸示众,陈列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列阵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名词

(1) 尸体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英文翻译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海陆丰腔] shi1 [陆丰腔] shi1 [东莞腔] si1 [宝安腔] 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之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sjii/sjiɕi
wèi [we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YT
四角: 202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2) 同本义

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说文》

掌外朝之位。——《周礼·朝士》

(3) 又如: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4) 位置;方位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5) 又如:座位;席位;铺位

(6) 职位;地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以在位久。——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位之移人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位尊而无功。——《聊斋志异·促织》

长安君之位。

(7) 又如:位地(官位门第);位任(官位,职务);位行(名位与事迹);位序(官职级别);位宦(位号。官职爵位);位秩(官爵和俸禄);位阶(官阶品级);位极人臣(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位遇(官位和待遇)

(8) 座位 。如:就位(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舱位(船、飞机等舱内的铺位或座位)

(9) 先后顺序的位次 。如:这个城市从第十一位升到第七位

(10) 算术上的数位 ,即一个数字在一串数字中与其他数字相关的位置。如: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个位

(11) 特指君王或诸侯之位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12) 集合体中具有明确的独立存在状态的最小组成部分并正常形成该集合体内组织的基本单元 。如:本位

(13) 适于或带有铭刻的祭祀时用的平板 。如:牌位;神位;位主(神主);位版(神位之版)

(14) 对人的敬称 。如:位下(对守门人的尊称);好几位;第一位

(15) 姓

动词

(1) 占据其应有的位置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系辞上》

(2) 立,站

面三槐,三公位焉。——《周礼》

(3) 引申为居,处

位其所位焉,正也。——《公孙龙子》

英文翻译

throne; position, post; rank, status; sea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2 wai6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海陆丰腔] wui5 wui6 [客英字典] vui5 [沙头角腔] wui5 [宝安腔] wui3 [台湾四县腔] wui5 wui5 [东莞腔] wui3 [陆丰腔] wui6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愧脂B合去聲合口三等脂Bwiyih/hwyh
[w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KGD
五行:
仓颉: IVRMK
四角: 367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

英文翻译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宋本广韵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