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乡翁

shī xiāng wēng [ shi xiang weng]
繁体 尸鄉翁
注音 ㄕ ㄒ一ㄤ ㄨㄥ

词语释义

指祝鸡翁。

词语解释

  1. 指 祝鸡翁 。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未似 尸乡 翁,拘留盖阡陌。”参见“ 尸乡 ”。

引证解释

⒈ 指祝鸡翁。参见“尸乡”。

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

尸乡翁的网络释义

尸乡翁

  • shī xiāng wēng ㄕㄧ ㄒㄧㄤ ㄨㄥ
  • 尸乡翁(尸乡翁)
  • 指 祝鸡翁 。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未似 尸乡 翁,拘留盖阡陌。”
  •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327
    笔画: 3
    五笔: NNG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
    四角: 77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动词

    (1) 陈尸示众,陈列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列阵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名词

    (1) 尸体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英文翻译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海陆丰腔] shi1 [陆丰腔] shi1 [东莞腔] si1 [宝安腔] 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之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sjii/sjiɕi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wēng [weng]
    部首: 626
    笔画: 10
    五笔: WCN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CISM
    四角: 8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2) 同本义

    翁,颈毛也。——《说文》

    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3) 祖父 。如:翁翁(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

    (4) 假借为“公”。父亲

    翁,父也。——《广雅·释亲》

    吾翁及汝翁。——《汉书·项藉传》

    (5) 又如:翁媪(年老的父母。同“翁妪”)

    (6) 夫之父或妻之父 。如:翁婿(岳父和女婿)

    (7) 泛称男性老人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方言》六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

    独与老翁别。

    卖油翁。——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又如:塞翁失马;渔艄翁;翁翁(祖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翁甫(对老者的尊称);翁长(对老者的尊称)

    (9) 对男性的敬称 。如:字某曰某翁

    动词

    通“滃”。腾涌

    俞樾议:“翁当为滃。《文选·江赋》曰:‘气滃渤而雾杳。’翁博犹滃渤也,博与渤亦一声之转。”

    英文翻译

    old man; father, father-in-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1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沙头角腔] wung1 [客英字典] vung1 [海陆丰腔] wung1 [陆丰腔] wung1 [宝安腔] wung1 [东莞腔] wung1 [梅县腔] w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ʔuŋqung/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