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尤云殢雨”之省。
宋 柳永 《促拍满路花》词:“最是娇痴处,尤滞檀郎,未教拆了鞦韆。”《西湖佳话·白堤政迹》:“﹝ 乐天 ﹞又诗诗酒酒,时题出自家这般的才子,一片尤滞之魂,那里还按纳得定。”
引证解释
⒈ “尤云殢雨”之省。
引宋柳永《促拍满路花》词:“最是娇痴处,尤滞檀郎,未教拆了鞦韆。”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乐天﹞又诗诗酒酒,时题出自家这般的才子,一片尤滞之魂,那里还按纳得定。”
尤滞的网络释义
尤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2) 同本义
尤,异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
尤,怪也。——《小尔雅》
尤,异也。——《广雅》
夫有尤物。——《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
而视之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
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管子·侈靡》。注:“殊绝也。”
夫子,物之尤也。——《庄子》
(3) 又如: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
(4) 惊异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左传》
动词
(1) 责备;怪罪
尤其室。——《左传·襄公十五年》。注:“责过也。”
畜君何尤。——《孟子》。注:“何尤,无过也。”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 又如:尤苦(苛责;污蔑);尤恶(谴责和憎恶);尤怨(埋怨;怨恨)
(3) 缠绵;爱昵 。如:尤殢(尤云殢雨;也指放娇撒赖,纠缠不清);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尤云殢雨(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名词
(1) 过失,罪过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诗·小雅·四月》
(2) 又如:尤诟(过失和羞辱);尤违(过失;过错);尤累(过失)
(3) 姓
副词
(1) 尤其,更加
义兴人谓三横,而 处尤剧。——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尤甚;尤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jiu2 [梅县腔]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陆丰腔] jiu3 [沙头角腔] je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尤 | 羽求 | 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iu/hiou | 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2) 同本义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淮南子·时则训》
(3) 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4) 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5) 停止;阻塞;静止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6) 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7) 郁积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
(8) 又如: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9) 凝聚,积聚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10) 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11) 陷入;沉抑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12) 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13)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
(14) 又如: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15) 遗落;遗漏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16) 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
形容词
(1) 久,长期
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国语·鲁语》。注:“久也。”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后汉书·韦彪传》
(2) 又如:滞病(久病);滞疾(久病);滞役(长期供职);滞耻(久未洗雪的耻辱)
(3) 反应迟钝;缺乏活力、生气或成效
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金史·宗尹传》
(4) 又如:滞碾人(言语、行为愚笨的人);滞夯(不灵便);滞拙(迟钝笨拙);滞色(面带晦气);滞晦(呆滞而暗淡)
(5) 固执;拘泥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明· 吕坤《别尔赡书》
(6) 又如:滞固(固执而不变通);滞执(固执;不通达);滞隅(谓偏执一端);滞痼(拘执);滞疑(拘泥和疑虑)
(7) 深奥;不易通晓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南史》
(8) 又如:滞例(难解的条例);滞说(难理解的说法);滞义(疑难的意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