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品辨味道。
《孔子家语·五帝德》:“﹝ 黄帝 ﹞播时百穀,尝味草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上》引 寇宗奭 曰:“ 黄帝 使 岐伯 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
比喻体验。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锄头、鹤嘴、畚箕等等东西拿在手里,我们的心差不多要飞起来了--我们将亲近长育万物的土地,将尝味淌着汗水劳动的滋味,将看见用自己的力气换来的成绩。” 鄂华 《自由神的命运》:“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有力量写好这一篇札记,把我所尝味到的这种心灵的震动,带给每一个读它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品辨味道。
引《孔子家语·五帝德》:“﹝黄帝﹞播时百穀,尝味草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引寇宗奭曰:“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
⒉ 比喻体验。
引叶圣陶《倪焕之》十四:“锄头、鹤嘴、畚箕等等东西拿在手里,我们的心差不多要飞起来了--我们将亲近长育万物的土地,将尝味淌着汗水劳动的滋味,将看见用自己的力气换来的成绩。”
鄂华《自由神的命运》:“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有力量写好这一篇札记,把我所尝味到的这种心灵的震动,带给每一个读它的人。”
尝味的网络释义
尝味
尝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2) 同本义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不敢尝。——《论语》
百鬼迪尝。——《汉书·礼乐志》
尝其旨否。——《诗·小雅·甫田》
(3) 又如:尝酒;尝食(试辨食物的味道);尝酎(祭祀的时候,尝一尝新酒的滋味)
(4) 尝试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5) 又如:尝巧(试验其技巧);尝汤戏(正戏前加演的短戏)
(6) 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7) 又如:备尝艰苦;尝到了公职的甜头
副词
曾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ên5(siêⁿ) [饶平、潮阳]sion5(siôⁿ) [揭阳]siang5(siâng),zêng5(chê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未 | 無沸 | 明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mĭwəi | myoih/mv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