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许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 苏颋 袭其父封爵 许国公 ,人称为 小许公 。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苏氏 父子,皆进士也…… 小许公 佐 玄宗 朝,号为 苏 宋 。”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苏颋》:“及帝平内难,日夕制詔络绎,无非 頲 之所作,时称 小许公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苏頲 以父 瓌 故称 小许公 。”
引证解释
⒈ 唐苏颋袭其父封爵许国公,人称为小许公。
引唐杜牧《上宣州高大夫书》:“苏氏父子,皆进士也…… 小许公佐玄宗朝,号为苏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苏颋》:“及帝平内难,日夕制詔络绎,无非頲之所作,时称小许公。”
明胡应麟《诗薮·唐下》:“苏頲以父瓌故称小许公。”
小许公的网络释义
小许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小 | 私兆 | 心 | 宵A | 上聲 | 篠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x/sie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4) 同意,赞同
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5) 事先答应给予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
(6)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
(7) 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8)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
(9) 相信
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
(10) 给予;奉献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
(11)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名词
(1) 处所,地方
地里又远关山阻,无计奈,谩登楼,空目断,故人何许?——《西厢记诸宫调》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古国名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3) 许昌的简称 。如:许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称许都。即今河南省许昌县);许洛(许昌、洛阳)
(4) 表示大约的数量
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引之长丈许。——《聊斋志异·促织》
(5) 姓
副词
(1) 或许,可能 。如:他今天没来,许是生病了
数
(2) :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后汉书》
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 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代词
(1) 这样,这般
这江南方腊,起义已久,即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水浒传》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 苏轼《次韵答文与可见寄》
(2) 又如:许些(许多);许大(这样大;偌大;很大);许来大(许大);许大粗(这么大、这么粗)
(3) 何,什么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容赴朔边?——唐· 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如:公畜
名词
(1) 朝廷;国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动词
公布,让众人知道 。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副词
(1)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台湾四县腔] gung1 [沙头角腔]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东莞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公 | 古紅 | 見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kung | k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