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经

xiǎo jīng [ xiao jing]
繁体 小經
注音 ㄒ一ㄠˇ ㄐ一ㄥ

词语释义

卷数少的经书。

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后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词语解释

  1. 卷数少的经书。

    唐 宋 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政和 八年御笔:‘……自今学道之士,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宋史·杨亿传》:“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清 金农 《寄题李徵君秉元青櫺别业》诗:“小经曾习 严彭祖 ,至孝无惭 何展禽 。”

  2. 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 后秦 鸠摩罗什 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引证解释

⒈ 卷数少的经书。 唐宋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

《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为小经。”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政和八年御笔:‘……自今学道之士,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 《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
《宋史·杨亿传》:“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清金农《寄题李徵君秉元青櫺别业》诗:“小经曾习严彭祖,至孝无惭何展禽。”

⒉ 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后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小经的网络释义

小经

  • 小儿经小儿锦(小儿经:شِيَوْ عَر دٍ),简称小经消经是运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汉语(特指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与东北官话)的一种非正规的书写文字。主要是被中国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与撒拉族,为了教导启蒙儿童学习《古兰经》而所运用的。小儿经是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一套。
  • 小经造句

    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
    就尝试一下,这个由好多妈妈们分享的小经验吧。
    没有图纸下载,但有很多奇怪的小经验介绍。
    唐朝没有四书五经,有九经,《礼记》与《左传》为大经,《诗》、《周礼》、《礼仪》为中经,《易》、《尚书》、《公羊传》、《?梁传》为小经。
    当一个正在水下行驶的物体为了减小经由一个浸水面产生的阻力而沿其全身或局部部位有意排泄出气泡时,超空泡就产生了。
    根据多年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介绍了几个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小经验。
    又依智旭《梵网经玄义》及《小经要解》所述,四土横竖之义俱约断惑而说。
    的理财路,分享小经验楼主图集。
    因为从小经常做家务、做农活,刘硕长得挺结实、力气也大,但是面对这大包大箱的行李,他一个人也只是刚好搬得动。

    汉字详情

    xiǎo [xiao]
    部首: 338
    笔画: 3
    五笔: IHT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C
    四角: 90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私兆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x/siev
    jīng,jìng [jing]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CA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NOM
    四角: 27112

    详细解释

    jīng

    名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动词

    (1) 治理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形容词

    (1) 正常;经常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jìng

    动词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英文翻译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