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注

xiǎo zhù [ xiao zhu]
注音 ㄒ一ㄠˇ ㄓㄨˋ

词语释义

小注 xiǎozhù

(1) 附在正文中的注解,字体较正文小

shirttail;note

词语解释

  1. 见“ 小注 ”。

  2. 亦作“ 小註 ”。注释。有作者自注,有他人所注,常以小字注于正文之下。

    《旧唐书·礼仪志一》:“何弃 周 孔 之法言,独取 康成 之小注?” 清 林云铭 《古文析义·凡例》:“是编小注内有解字面者,有解大意者,有承衬上文者,有弔起下文者,有补文中语所未及者,有一二字分析辞句者。”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古者记事之文,有详有略,有纲有目,有经有记,有大题,有小注。”

  3. 清 时亦专指四书五经中的小注。

    《清会典·礼部》:“试卷内字句可疑及文理悖谬,文体不正,不遵小注章旨,策内所对非所问者,本生均黜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读小註子弟,到后来上者无离经叛道之虑,次亦免场中出丑。”《红楼梦》第八二回:“﹝ 寳玉 ﹞看着小注,又看讲章。”

  4. 谓钱财、贸易额等的不大的数字或其中的小部分。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子翁 ,我听见人説,你这遭来不是要办几十万银子机器吗,我们都是好朋友,你别拿小注的给我们,拿大注的又去照应别人。”

引证解释

⒈ 见“小注”。

⒉ 亦作“小註”。注释。有作者自注,有他人所注,常以小字注于正文之下。

《旧唐书·礼仪志一》:“何弃周孔之法言,独取康成之小注?”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凡例》:“是编小注内有解字面者,有解大意者,有承衬上文者,有弔起下文者,有补文中语所未及者,有一二字分析辞句者。”
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古者记事之文,有详有略,有纲有目,有经有记,有大题,有小注。”

⒊ 清时亦专指四书五经中的小注。

《清会典·礼部》:“试卷内字句可疑及文理悖谬,文体不正,不遵小注章旨,策内所对非所问者,本生均黜草。”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读小註子弟,到后来上者无离经叛道之虑,次亦免场中出丑。”
《红楼梦》第八二回:“﹝寳玉﹞看着小注,又看讲章。”

⒋ 谓钱财、贸易额等的不大的数字或其中的小部分。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子翁,我听见人説,你这遭来不是要办几十万银子机器吗,我们都是好朋友,你别拿小注的给我们,拿大注的又去照应别人。”

小注的国语词典

附于正文后面,用来解释正文的文字。在直行书中紧接于正文之下,字小于正文,多为双行。也作「小注」。

小注的网络释义

小注

  • 小注,xiǎozhù,注释的意思。
  • 小注造句

    是的,但只下小注。我没有因为这个而变得富有或贫穷。
    根据这几日赌场的监控记录,每天晚上,对面的年轻人总是和那个中年男人结伴前来,而且几乎总是年轻人赌,大汉坐在旁边看,或下一些小注。
    这种软组织面部填充物可以帮助恢复顺畅,更年轻的外观的外观由灌装线和褶皱中的微小注射。
    在张文华身上下一个小注,输了无所谓,赢了自己就赚了。
    这种想法,因此主动下一个小注阻扰行动。
    还眼睛一片葱绿,还耳朵一阵鸟鸣,还鼻子一份清新,还嘴巴一种随意,还肢体一场运动,还心灵一丝宁静。世界保健日,付出小小注意,得到健康多多!
    为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首先应选用高效的电机和注水泵,对注水量小注水压力高的小采油区宜选用柱塞泵。
    每一次你不通过压大的筹码使对手放弃来最大化你的收益,让对手跟小注就可以继续看下一张牌你赢得比你本可以赢的更少…
    有钱的下大注,没钱的下小注,这似乎已经成为圣龙学院新生大赛的一道别有风味的小菜,如果不吃,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个词的解释小注里写得清清楚楚。
    横财浮沉不定,只可小注怡情。
    扑克分析仪相对透视眼镜而言更隐蔽今天和朋友玩纸牌,虽然是有点小注但是非常的小,我也想借机会看看自己这几天学的手法怎么样。
    为存刻本原貌,除极明显的错字迳改,凡疑误处校点者只将适当的字注入六角括弧内,如必要时则加简单按语,衍文用方括弧、原书旁字、小注用圆括弧标出。
    整张地图不仅标志着他前所未闻的各个地名,还有每个地方的大小注释。
    其实,当时我已有了爱(就是他的儿子,小注一下),我知道,还有比钱(洞穴或小舟)更珍贵的东西。
    玩牌游戏中手气坏时下大注或手气好时下小注或不下注,以迷惑(对手)。
    清代该律的律文内容,除了于顺治三年律中增加了小注之外,没有显著变化;

    汉字详情

    xiǎo [xiao]
    部首: 338
    笔画: 3
    五笔: IHT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C
    四角: 90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私兆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x/siev
    zhù [zh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Y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G
    四角: 30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2) 同本义

    注,灌也。——《说文》

    振盪注流。——左思《吴都赋》

    丰水东注。——《诗·大雅·文王有声》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世说新语·言语》

    而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大雨如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东观汉记》

    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把酒注到瓶里;注溉(灌溉);注萤(以水浇灌萤火);注集(流泻汇集);注溜(倾泻的水流)

    (4) 集中;聚集

    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周礼·天官·兽人》

    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注心(集中心意,专心);注耳(倾耳);注仰(抬头注视);注盼(凝视);注神(凝神);注眼(集中目光看);注眸(凝眸);注睇(凝眸斜视)

    (6) 解释古书原文意义为“注”(解释前人注文的意义为“疏”)

    其有明圣人之道,尽六经之意,而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及景纯注《雅》,动植必赞。——《文心雕龙·颂赞》

    郑玄欲注《春秋传》。——《世说新语·文学》

    注曰“不好”,改为“过”。(注曰,在旁边注明。)——宋· 洪迈《容斋续笔》

    (7) 又如:注本(带有注释的版本);注述(注释);注训(注解);注家(注解古籍的人)

    (8) 投;击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庄子·达生》

    (9) 连为一个整体;连接

    首尾连注,千里不绝。——《北史》

    船上伙计注好纤绳,跳上干岸。——《何典》

    (10) 又如:注易(接连不断);注连(连属,接连不断)

    (11) 预示

    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搜神记》

    (12) 涂抹

    注了红脂,着意再描双蛾。——清· 洪昇《长生殿·春睡》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李贺《恼公》

    (13) 记载

    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后汉书》

    (14) 预先决定

    这命须臾!也是年该月值前生注,来到山溪野路。——康海《中山狼》

    (15) 附着;安放

    注旄首曰旌。——《尔雅·释天》

    (16) 输送

    令禽注于虞中。——《周礼·天官·兽人》

    名词

    (1) 通常为字较小的,在正文以外印刷的评注或附注 。如:脚注

    (2) 赌注

    一日,博局争注,欧杀人命,亡归平阳。——《聊斋志异》

    (3) 又如:注头(赌注;赌博时押的钱);注马(赌注:下注)

    (4) 用于斟注的小壶

    他则水注:五彩注,石榴注,彩色双瓜注,双鸳注,双鹅注。——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5) 屋檐滴水处

    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司马相如《上林赋》

    (6) 古地名 。故址在河南省临汝县西

    三十二年,伐 郑城 酸枣。败 秦于 注。——《史记》

    量词

    (1) 用于赌注。赌博时一次所用的本钱叫一注

    李逵道:“我不傍猜,只要博这一博,五两银子做一注。”——《水浒全传》

    (2) 用于钱款、交易等。相当于“笔”、“桩”

    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一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红楼梦》

    (3) 用于雨。相当于“阵”、“场”

    萤飞渐多屋渐薄,一注愁霖当面落。——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

    动词

    (1) 用文字解释词句

    《说文》无註字。《说文解字序》: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五曰转注。其字作“注。”段玉裁曰:“俗作注”。—— 清· 雷浚《说文外编》

    先儒传埻,一切废不用。——《宋史》

    (2) 又如:批注(加评语和注解);评注(评论并注解);注述(注释和著述);注官(注出拟授官职);注家(从事注释的人);注语(用作说明的文字);注赞(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

    (3) 记载;登记

    一事註乎志,所以恶子也。——《谷梁传》

    重黎记註。——《后汉书》

    (4) 又如:注代(古代前后仕官吏替换时登记备案);注记(记载,记录)

    英文翻译

    concentrate, focus,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y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宝安腔] zu5 [东莞腔] zu5 [海陆丰腔] zhu5 [客英字典] zhu5 [台湾四县腔] zu5 [梅县腔] zhu5 [陆丰腔] zh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戍去聲合口三等cjyoh/tjuhtɕ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