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小提琴
(1) 有四根调成相距五度的琴弦的弓弦乐器,音域从中央C下的G到上面的第四个C或更高
词语解释
提琴的一种,体积最小,发音最高。旧译作“梵哑铃”。
引证解释
⒈ 提琴的一种,体积最小,发音最高。旧译作“梵哑铃”。
小提琴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由早期的弓弦乐器发展而来的提琴。琴身主要部分是由一个木制的共鸣箱及一个长长的琴杆所构成。琴身正中央有四根弦,是小提琴的发声来源。由于其音色优美丰富,是理想的独奏乐器,亦适用于合奏。
小提琴的网络释义
小提琴
小提琴的翻译
小提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小 | 私兆 | 心 | 宵A | 上聲 | 篠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x/siev |
详细解释
tí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dī
(1) ——用于“提防”(
)、“提溜”( )等(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提 | 是支 | 常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zje | ʑ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 同本义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乐器的通称 。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m3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琴 | 巨金 | 羣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gim/gym | gʰĭĕ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