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

xiǎo bào [ xiao bao]
繁体 小報
注音 ㄒ一ㄠˇ ㄅ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小报 xiǎobào

(1) 版面较小的报纸

small-sized newspaper;mosquito paper

词语解释

  1. 古时有别于邸报的非正式官报。

    宋 周麟之 《论禁小报》:“小报者,出於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洩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适见小报, 元善 已得 浙江 提举。”

  2. 版面较小的报纸。一般指四开报纸,以别于对开报纸。亦有以声望、内容等相别者,常指影响较小,读者层次较低,内容通俗的报纸。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问文学社,云并无其事,是小报上造出来的。” 帅孟奇 《忆念黄励同志》:“事后,有个小报记者,在报上报导了这次审问的情况,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结果那个小报记者也被特务逮捕了。”

  3. 旧俗称报丧之单,先讣闻发出。

引证解释

⒈ 古时有别于邸报的非正式官报。

宋周麟之《论禁小报》:“小报者,出於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
宋赵昇《朝野类要·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洩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宋朱熹《答蔡季通书》:“适见小报, 元善已得浙江提举。”

⒉ 版面较小的报纸。一般指四开报纸,以别于对开报纸。亦有以声望、内容等相别者,常指影响较小,读者层次较低,内容通俗的报纸。

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问文学社,云并无其事,是小报上造出来的。”
帅孟奇《忆念黄励同志》:“事后,有个小报记者,在报上报导了这次审问的情况,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结果那个小报记者也被特务逮捕了。”

⒊ 旧俗称报丧之单,先讣闻发出。

小报的国语词典

旧时的非正式官报。

小报的网络释义

小报 (汉语词汇)

  • 小报,汉语词语,意思是版面较小的报纸。
  •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了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 小报造句

    这份小报的内容充满时代气息。
    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谣言所以传开,就是那些小报推波助澜的结果。
    当其他媒体都墨守成规时,小报就有了优势。
    扫描在二通过小报估量了扫描器,并且二扫瞄电子上结合了。
    小报出面说心坎里的话,搔着痒处的话,由是而乱臣贼子惧,附耳相告曰小报在骂我乎?小报在骂我乎?
    就在过去的几个星期,有两个英格兰球员,鲁尼和克劳奇就被卷入了小报的丑闻。
    辗转几家书店,终于在一家小报亭老板那定到这本书!
    一位鸡婆的神仙发现了猪八戒对嫦娥的暗恋并且打了小报告给了玉皇大帝,玉帝被猪八戒的偏执的单相思所震怒,并且命令猪八戒回到天庭。
    小唐瑶学着大人的模样,环抱双手,一摇一摆的走到柳逸跟前,“如果你现在去给小瑶买一根棒棒冰的话,小瑶或许会考虑不跟小雨姐姐打小报告!”。
    苦思苦想,我要怎么帮小黄殿下呢?到路边发小报?被丞相的人发现怎么办,人没救成我就被抓起来了,说不定会遇到一个恋童癖的,恐怖。
    有清末文艺小报,有戏报和游戏娱乐报,有综合性的三日刊,有揭载内幕秘闻的日报,还有黄色横报,等等。
    利令智昏见钱眼开的三个人,无知浅薄愚蠢功利的小报记者。
    我小的时候有人卖股票信息小报,印在彩色的纸上,以免别人盗印。
    英国的一份八卦花边新闻小报曾经报道:研究表明“风流的周末”会危及你的心脏;同时另一家报纸刊登一则大标题为“通奸者们,注意了!”的文章。
    例如,孩子要写一篇有关欧洲当今时事方面的文章时,我会指导他们去寻找的相关报道,而不会让孩子去参考地方小报上的国际版。
    你稍微不慎说了一点不适宜的话,会有人打小报告。
    家住龙圩镇的唐某在闲暇翻阅一份街头小报时,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美丽与才华兼备的她,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技巧,可以不去理会小报对与她配戏的男友所做的臆断而专注于自身的事业。
    早上还是安然无事,可是临近中午吃饭,那个小报童在门口像往常那样扯开嗓门儿吆喝时,他所吆喝的内容却让梅老板的眉宇之间闪过了一丝不安。

    汉字详情

    xiǎo [xiao]
    部首: 338
    笔画: 3
    五笔: IHT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C
    四角: 90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私兆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x/siev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