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惩大诫

xiǎo chéng dà jiè [ xiao cheng da jie]
繁体 小懲大誡
注音 ㄒ一ㄠˇ ㄔㄥˊ ㄉㄚˋ ㄐ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稍加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错误。语出《易•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小的或大的惩诫。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成语用法

小惩大诫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谓稍加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错误。

语出《易·繫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魏书·桓玄传》:“犹冀玄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

⒉ 小的或大的惩诫。

清黄安涛《打怨家》诗:“亦有调停两和懌,反覆无常旋搆隙。小惩大诫终何益。”

小惩大诫的国语词典

语本《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意谓受到小惩罚,而有大警诫的作用,可免将来再重犯过错。《魏书.卷九七.岛夷桓玄传》:「犹冀玄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据江湘,擅威荆郢。」也作「小惩大戒」。

小惩大诫的网络释义

小惩大诫

  • 成语,意为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 小惩大诫造句

    学校为整顿工作作风,决定对不安心工作的老师小惩大诫。
    有了这一层,三姐的事情,只要定在凌诗诗她是想钱想疯了,才会犯糊涂,老蒋最多也就是小惩大诫,下不为例。
    多谢王大娘为姨祖母和我主持公道,对这目无尊长的贱婢,小惩大诫。
    让他进禁地闭关,也算小惩大诫了。
    我和张家二公子有点儿矛盾,他还让家里人找我爹的麻烦,我不过小惩大诫。
    就凭你们这个小小的家族,也想娶小师妹,要不是看在你们曾经养育过师妹的份上,今天说不得小惩大诫。
    学校为整顿校风,决定给予犯规同学小惩大诫。
    虽然他行至不端,念其年幼无知,小惩大诫也就是了。
    回去告诉郝旭东,有什么事冲我一个人来,这次只是小惩大诫撒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再有下次老子就要泼硫酸了!
    对于李福这种脑子里面有水,指不定哪天又会再次进水的人,必须小惩大诫才行。
    但要控制益处罚的力度,不要把人一棍子打死,不克不及逼走厨师,而是“小惩大诫,治病救人”,以处分催促厨师组改动立场。
    这个只是刘某当时一时冲动,也算是对他们小惩大诫,不然这样,迟早会坏了帝国的大事的。

    汉字详情

    xiǎo [xiao]
    部首: 338
    笔画: 3
    五笔: IHT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C
    四角: 900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私兆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x/siev
    chéng [cheng]
    部首: 440
    笔画: 12
    五笔: TGHN
    五行:
    仓颉: HMP
    四角: 21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2) 同本义

    惩,戒也。——《玉篇》

    惩,恐也。——《广雅》

    则民有所惩。——《礼记·表记》

    不惩其心。——《诗·小雅·节南山》

    (3) 又如:惩毖(受创于前,当戒慎于后);惩纠(告戒督察);惩示(警告)

    (4) 处罚

    惩恶而劝善。——《左传·成公十四年》

    惩肆而去贪。——《左传·成公三十一年》

    (5) 又如:惩劝(责罚与奖赏);惩恶劝善(贬斥坏人,奖励好人);惩创(惩戒;警惕)

    (6) 改定

    变律改经,一皆惩革。——陆倕《新刻漏铭》

    (7) 克制;制止 。如:惩忿(克制忿怒)

    英文翻译

    punish, reprimand; wa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宋本广韵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jiè [jie]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AAH
    五行:
    仓颉: IVIT
    四角: 337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戒声。本义:告诫,警告)

    (2) 同本义

    誡,敕也。——《说文》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

    (3) 规劝

    宾临终,诫其二子 速侯、 回题,令善事帝。——《北史》

    名词

    (1) 警诫

    发诫布令而敌退。——《荀子·彊国》

    讥恶为诫。——《越绝书篇叙外传记》

    (2) 又如:引以为诫

    (3) 规劝告诫之文 。如:摩西十诫;女诫

    英文翻译

    warn, admonish; wa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