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息

qǐn xī [ qin xi]
繁体 寢息
注音 ㄑ一ㄣˇ ㄒ一

词语释义

停息;搁置。 睡卧休息。

词语解释

  1. 停息;搁置。

    《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2. 睡卧休息。

    晋 潘岳 《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则顾军将令下帘。”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

引证解释

⒈ 停息;搁置。

《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
《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
《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⒉ 睡卧休息。

晋潘岳《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宋王谠《唐语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则顾军将令下帘。”
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

寝息的国语词典

睡卧休息。

寝息的网络释义

寝息

  • 停息;搁置。《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 寝息造句

    开学习,而且需要勤奋持久的学习,“苦学力文,不遑寝息”。
    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顶高帽子,才使此议寝息。寝息造句。
    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
    他告诉我,为了完成这部书,兀兀穷年,终岁鲜欢,焚膏继晷,不遑寝息。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谈到自己的学习时说“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秦风没有回应,闭上眼睛寝息,萧菲菲有种被忽视的感觉,想想以她的美貌,她的身材,什么时候被忽视过,哪一次不是娘们这些臭男人上来巴结的。
    舒雅幼时好学不倦,每晚以读完两盏灯油为限,油不燃完不寝息。
    抬头看了一眼一搂粗的松树还在嗡嗡摇晃,树上已经寝息的几只松鼠皆不知发生了何等灾祸,全争先恐后的跳到其他树枝,急躁的左窜右蹦不得一丝安宁。
    墨老算准今晚的埋伏,他并没有出现,而是寝息在雨夜的项链内,最好相对应的准备。
    长夜漫漫无心寝息,我觉得只有我睡不着觉,本来翠花女士你也睡不着啊!

    汉字详情

    qǐn [qin]
    部首: 322
    笔画: 13
    五笔: PUV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LME
    四角: 30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2) 同本义

    寢,卧也。——《说文》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宰于昼寝。——《论语·公冶长》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

    暮寝而思之。——《战国策·齐策》

    元济尚寝。——《资治通鉴·唐纪》

    寝必重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既同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寝不成寐(睡不着。形容心事重);寝不安席(睡觉不能安予枕席。形容心事重);寝卧(睡眠息止);寝床(睡觉用的床);寝息(睡卧休息);寝衾(泛指睡眠所用之衣物);寝宿(睡卧宿息);寝饭(睡觉和吃饭);寝兴(睡下和起床);寝膳(寝食);寝燕(亦作“寝宴”。睡卧与休息)

    (4) 卧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

    (5) 又如:寝石(卧石,横躺着的石头);寝伏(卧伏);寝兕(卧着的独角犀。常画于帝王车轮上以壮威);寝病(卧病);寝疾(卧病);寝床(躺卧在床上)

    (6) 搁置 。如:寝格(搁置;阻碍);寝遏(搁置;阻止);寝阁;寝置(犹搁置)

    (7) 停止 。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

    (8) 平息 。如:寝兵(息兵;停止战争);寝事(息事、完事)

    (9) 罢免 。如:寝免(罢免;免去);寝停(停罢。免职);寝夺(罢免;免除)

    名词

    (1) 寝室、卧室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然后适小寝。——《礼记·玉藻》

    (2) 又如:寝户(寝门。内室的门);寝所(犹寝室,住所);寝幄(卧室内的帷帐);寝殿(帝王的寝宫,卧室);寝斋;寝庐(住房)

    (3) 君王的宫室

    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周礼·官人》

    (4) 宗庙中藏祖先衣冠的后殿

    寝成孔安。——《诗·商颂·殷武》

    (5) 帝王陵园中的正殿

    执爵于太寝。——《礼记·月令》

    (6) 又如:寝阙(陵墓);寝殿(陵墓的正殿);寝堂(帝王陵墓的正殿);寝陵(帝王的陵墓)

    形容词

    (1) 丑陋

    不以鄙陋寝容。——《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貌寝陋,不能远视。——《新唐书·郑注传》

    貌甚寝。——清· 魏禧《大铁椎传》

    武安者,貌寝。——《史记·魏其安侯传》。 韦昭曰:“短小也,丑恶也。”

    (2) 又如:寝小(丑陋矮小);寝陋( 容貌丑陋);寝侻;寝容(容貌丑陋)

    副词

    逐渐 。如:寝坏(逐渐废弃;逐渐败坏);寝繁(逐渐繁多);寝饿(越来越饿)

    英文翻译

    sleep, rest; bed cha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m2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