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邓
词语释义
东汉·寇恂、邓禹的并称。二人皆光武中兴名将。
词语解释
东汉 寇恂 、 邓禹 的并称。二人皆 光武 中兴名将。
汉 永平 中 显宗 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 寇 邓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 云台 。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三:“吾慕 寇 邓 勋,济时信良哉。”
引证解释
⒈ 东汉寇恂、邓禹的并称。二人皆光武中兴名将。 汉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寇邓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引唐杜甫《述古》诗之三:“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寇邓的网络释义
寇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名词 (1) 古国名 邓,曼姓之国。今属 南阳。从邑,登声。——《说文》 (2) 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侯吾离来朝。——《春秋·桓公七年》 申吕应 邓。——《国语·郑语》 袭楚至 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古地名 (4) 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蔡侯郑伯会于 邓。——《春秋·桓公二年》 (5)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清兖州府境) (6) 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 (7)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 (8) 姓(邓通:西汉人,以自铸铜钱而成为巨富,后世常用此名比喻富有。邓禹:东汉新野人,字仲华。随汉光武刘秀作战,为东汉开国功臣。邓骘:人名,东汉安帝刘祜的舅父,封为上蔡侯,任大将军) 英文翻译surname
方言集汇◎ 粤语:dang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