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盗
词语释义
盗贼。
侵扰劫掠。
词语解释
盗贼。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侵扰劫掠。
《史记·大宛列传》:“ 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 ,寇盗 河西 , 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选补》:“ 兴元 元年,改吏部侍郎往 洪州 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引证解释
⒈ 盗贼。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⒉ 侵扰劫掠。
引《史记·大宛列传》:“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后汉书·班超传》:“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
清顾炎武《日知录·选补》:“兴元元年,改吏部侍郎往洪州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寇盗的网络释义
寇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rob, steal; thief, bandit
方言集汇◎ 粤语:dou6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