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敌军来犯。
《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逸周书·时训》:“鹰不化鳩,寇戎数起。”《韩非子·大体》:“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 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敌军。
《礼记·月令》:“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揔至,寇戎来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琨 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是时 鹿女 心知其子,乃谓王曰:‘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衷,能败强敌。’”《明史·邓洪震传》:“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
匪患与战争。
《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引证解释
⒈ 谓敌军来犯。
引《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
《逸周书·时训》:“鹰不化鳩,寇戎数起。”
《韩非子·大体》:“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
汉刘向《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⒉ 敌军。
引《礼记·月令》:“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揔至,寇戎来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是时鹿女心知其子,乃谓王曰:‘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衷,能败强敌。’”
《明史·邓洪震传》:“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
⒊ 匪患与战争。
引《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寇戎的网络释义
寇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 同本义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3)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4) 兵车 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6) 军队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 (7)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 (8) 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9)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 (10)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 (12) 兵士 必有女戎。——《国语·晋语》 (13)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 (14) 敌寇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 (15) 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公会戎于 潜。——《春秋》 (16) 姓 动词 (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 (3) 拔除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为“从”。相助 形容词 (1) 假借为“崇”。大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代词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英文翻译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方言集汇◎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宝安腔] jung2 ◎ 潮州话:rong5(jông) [揭阳、潮阳]riong5(jiô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