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场
词语释义
敌军占领的地方。
词语解释
敌军占领的地方。
南朝 梁简文帝 《祭北行战亡将客教》:“吾奉命西藩,拥麾戡伐,锋临 秦汝 ,深入寇场。”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 弘农 甸服,襟带 河 陕 ,鞠为寇场,连城阻乱。”《新唐书·忠义传下·辛谠》:“大丈夫孤国恩,虽生可羞。且失 泗 ,则 淮南 为寇场,君尚能独存。”
引证解释
⒈ 敌军占领的地方。
引南朝梁简文帝《祭北行战亡将客教》:“吾奉命西藩,拥麾戡伐,锋临秦汝,深入寇场。”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弘农甸服,襟带河陕,鞠为寇场,连城阻乱。”
《新唐书·忠义传下·辛谠》:“大丈夫孤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cháng名词 (1) (形声。从土昜声。本义:平坦的空地) (2) 祭坛旁的平地 牺牲壇场。——《汉书·郊祀志》。注:“平地为场。” 灵场之威。——《法言·问明》。注:“鬼神之壇也。” (3) 谷场,场子 一曰治谷田也。——《说文》 季秋除圃中为之。——《周礼·场人》注 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 九月筑场圃。——《诗·豳风·七月》 (4) 又 十月涤场。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打场(在场上脱粒);禾场;摊场;晒场 (6) 〈方〉∶中国农村按一定日子(如逢五、逢十)举行的市集 。如:圩场;场期(集市的日期) (7) 菜圃 。如:场人(周礼官名。主管场圃的事务);场师(管理农场园圃的人) (8) 道路 除城场外,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墨子》 量词 (1) 用于事情经过的次数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高适《邯郸少年行》 (2) 又如:一场硬仗;闹了一场;场子(次数) (3) 另见 chǎng名词 (1) (形声。从土,昜( )声。本义:场所)(2) 场所。众人聚集进行某桩事情的地方或事情发生的地方 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后汉书·郑太传》 (3) 又如:广场;考场;会场;机场 (4) 舞台 。如:上场;下场;粉墨登场;场记;出场 (5) 演出 。如:日场;夜场;早场;过场;专场;包场 (6) 物质存在形式的一种 ,场中存在已知的效应(如引力、磁力或电力),并且在每一点上具有确定的值。如:电磁场 (7) 一块饲养家畜或其他动物的土地 。如:鸡场,鸭场 (8) 联赛中计算各队比赛情况的统计单位 。如:落后三场 (9) 一幕中不改变地点或时间延续性的一段戏 。如:第一幕第二场 量词 (1) 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如:一场精采的演出;一场球赛 (2) 另见 英文翻译open space, field, market
方言集汇◎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