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飨诗

yàn xiǎng shī [yan xiang shi]

词语释义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

汉字详情

yàn [yan]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J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A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妟(yàn)声。“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 )

(2) 同本义

宴,安也。——《说文》。按,此字当为宴飨正字,亦作醼,作讌。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郑注:“宴,享宴也。”

吉甫宴喜。——《汉书·陈汤传》引诗六月

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太守宴。——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

添酒回灯重开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宴犒(设宴犒赏);宴赏(设宴犒赏);宴饯(设宴招待);宴好(泛指宴饮聚会);宴衍(宴饮作乐);宴位(宴饮之处);宴笑(宴饮欢笑);宴娱(宴饮娱乐);宴饫;宴歌(宴饮歌唱);宴聚(宴饮聚会)

(4) 进餐

逾庖而宴。——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形容词

(1) (假借为“安”。安闲,安逸)

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贾谊传》。注:“谓安居。”

乃宴斯息。——张衡《东京赋》。注:“安也。”

宴安鳩毒。——《左传》。孔颖达疏:“宴安自逸,若鳩毒之药。

(2) 又如:宴坐(安坐;闲坐);宴私(谓公余闲居之时);宴玩(闲暇时赏玩);宴服(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宴居(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时);宴宴(安闲逸乐的样子);宴处(安居;闲居);宴语(闲谈);宴慰(闲居);宴堕(闲散不整的样子);宴默(安居静穆);宴逸(逸乐)

(3) 安定,没有战事或动乱

今军旅甫罢,三边宴然。——《辽史》

(4) 又如: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宴然(安定的样子;平安貌);宴适(安适);宴宁(安定)

(5) 喜乐;欢乐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左传·成公二年》。注:“乐也。”

乐宴乐。——《论语》。孔注:“宴乐沈,荒淫渎。”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诗十九首》

(1) 酒席 。如:宴客(宴会所请的客人);宴设(摆设宴席);宴筵(宴会);宴集(宴饮聚会);宴饮(设宴聚饮);宴语(宴请时的交谈);宴乐(宴饮游乐)

(2) 内室

君子以响晦入宴息。——《易·随》

英文翻译

to entertain, feast; a feast, banque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3
◎ 客家话:[梅县腔] jan5 [东莞腔] je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宝安腔] jen5 [客英字典] jen5 [台湾四县腔] jen5 [陆丰腔] jan5 [海陆丰腔] r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殄先開上聲開口四等qenx/eenʔien
xiǎng [xiang]
部首: 809
笔画: 12
五笔: XTWE
五行:
仓颉: VHOIV
四角: 28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2) 同本义

飨,乡人饮酒也。——《说文》

飨,歆飨。——《广韵》

尚蚃。——《仪礼·少牢馈食礼》

将弗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

君其飨之。——《国语·晋语四》

先祭而后飨。——《淮南子·说山》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豳风》。毛传:“飨,乡人饮酒也。”

(3) 设盛宴待宾客

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彤弓》

及飨日,帷诸门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夫人姜氏飨 齐侯。——《谷梁传·庄公四年》。注:“飨,食也,两君相见之礼。”

飨礼九献。——《周礼·大行人》

壹食再飨。——《仪礼·聘礼》

而后飨冠者。——《礼记·曾子问》

(4) 又如:飨客;以飨群臣;飨日(宴请之日);飨赐(宴请宾客);飨会(宴会)

(5) 祭献

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 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三国演义》

(6) 又如: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

(7) 犒赏,赏赐 。如: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8) 用酒食慰劳

旦日飨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

(10) 享受。通“享”

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哀公十五年》

王飨礼,命之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飨德怀恩。——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以飨读者;飨国(享国);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

(12) 接受酒食

神飨而民听。——《国语·周语上》

飨,受食亦曰飨。——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英文翻译

host banquet; banquet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宋本广韵

shī [sh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GDI
四角: 347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 verse,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