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

xuān jiào [ xuan jiao]
注音 ㄒㄨㄢ ㄐ一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宣教 xuānjiào

(1) 宣传教育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词语解释

  1. 宣布教令。

    《太平御览》卷七一○引 晋 王浮 《神异记》:“日晚,降神巫宣教曰:‘ 陈敏 许我银杖,今以涂杖见与,便投水中,当送还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北齐书·祖珽传》:“ 珽 又委体附参军事摄典籤 陆子先 ,并为画计,请粮之际,令 子先 宣教出仓粟十车,为僚官捉送。”

  2. 宣扬教化。

    唐 柳宗元 《涂山铭》:“省方宣教,化制殊类。”

  3. 宋 代迪功郎的别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周曼 , 衢州 开化 县 孔家步 人。 绍兴 二年,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 潭州 善化 县尉待闕。有人以柬与之,往寻 周官人 家。 曼 怒曰:‘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县中吃棒。’”

  4. 宣传和教育。如:各级主要领导都要重视并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的宣教工作。

引证解释

⒈ 宣布教令。

《太平御览》卷七一〇引晋王浮《神异记》:“日晚,降神巫宣教曰:‘ 陈敏许我银杖,今以涂杖见与,便投水中,当送还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
《北齐书·祖珽传》:“珽又委体附参军事摄典籤陆子先,并为画计,请粮之际,令子先宣教出仓粟十车,为僚官捉送。”

⒉ 宣扬教化。

唐柳宗元《涂山铭》:“省方宣教,化制殊类。”

⒊ 宋代迪功郎的别称。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周曼,衢州开化县孔家步人。 绍兴二年,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闕。有人以柬与之,往寻周官人家。

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县中吃棒。’”

⒋ 宣传和教育。

如:各级主要领导都要重视并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的宣教工作。

宣教的国语词典

宣示教令。

宣教的网络释义

宣教

  • 宋代迪功郎的别称。 宋·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周曼,衢州开化县孔家步人。 绍兴二年,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阙。有人以柬与之,往寻周官人家。 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县中吃棒。’”
  • 宣教的翻译

    英语: to preach a religion
    法语: prêcher une religion

    宣教造句

    针对此报道,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前日表示,这一报道不准确,内容不属实,稍后将通过官方网站公布声明。
    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因为当时有很多见证人,如西方记者、外交官、宣教士、商人、日军士兵和国际观察员的日记、信件、报道、文献和照片都斑斑可考。
    但史实充分证明,中国在郑和时代就没有侵略,没有威胁,明成祖主张“厚往薄来”、“宣教化”,他说过对待别国千万不能用兵,用兵是下下策。
    宣教常时忽忽如有所失,感了一场缠绵之疾,竟不及调官而终。
    结论:需考虑采用广播、电视、墙报和宣传画等综合宣教方式,提高人群日常防鼠灭鼠知识和能力。
    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于天下,一则宣教化于区中,背伪归真,岂逐叶公之好?长生久视,实资豢氏之功。
    方法加强药品名称药物剂型等知识的学习,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
    天津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玫介绍,目前正在对讲解员和志愿者进行紧张培训,以便更好地在展览期间为观众服务。
    因此,我们将紧密与他们合作以动员及差派本土宣教士来完成他们在大使命中的角色。
    小城宣教在加拿大,其实有不少华人散居于一些市外的小镇之中。
    有守者二十余人,分布寰区之内,俾各莅临民敷宣教化,则天下大治计日可期矣。
    当这位短跑运动员的妹妹担心参加奥运会可能会他的宣教生涯时,如此回应:“是神使我能跑的快。
    方法:在疫源地采取防鼠、灭鼠、卫生宣教、医生培训、预防投药等综合性措施,评价其效果。
    对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村家庭进行重点宣教和干预。
    电视上的宣教家:再寄来一些。
    拓荒宣教和得著未得之民是我们基地的中心使命。
    他们同样送来了纸尿布,但员工不想使用,所以就把它们再转赠给宣教士。
    结论加强对结核患者及综合医院医生的防痨宣教,重视肺结核患者的督导管理,是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唯一措施。
    在未停药或不换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等。
    对于为什么要带“喉宝”,老沈讲,巡线警察除了要对铁路线进行检查外,还要对附近村民进行宣教。

    汉字详情

    xuān [xuan]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G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AM
    四角: 30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mián),亘( 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2)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宣,天子宣室也。——《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

    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

    受釐坐宣室。——《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3) 帝王的诏书

    黄宣去把团营押。——汤显祖《紫钗记》

    (4) 宣纸的简称

    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观》

    (5) 通“瑄”。璧玉

    璧大六寸,谓之宣。——《尔雅·释器》。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

    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双剑誃吉金文选·诅楚文》

    (6) 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

    (7) 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

    (8) 云南宣威的简称 。如:宣腿

    (9) 姓

    动词

    (1) 宣布。宣读

    日宣三德。——《书·皋谟》。传:“布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肃宣 权旨。——《资治通鉴》

    (2) 又如:宣麻(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引申为朝廷任命);宣名(高声通报姓名);宣牌(宋,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

    (3) 放掉;漏掉

    节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注:“散也。”

    (4) 又如:宣腾(宣泄,膨胀)

    (5) 宣扬;宣传,广泛传播

    宣其德行。——《国语·晋语》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宣和(显示;弘扬);宣猷赞化(宣道弘法,赞美教化)

    (7) 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

    国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阶。——《西游记》

    (8) 又如:宣令(传达帝王的命令);宣命(传达皇帝的诏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

    (9) 抒写;表白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

    (10) 又如:宣情(发抒情感);宣陶(抒发陶写)

    (11) 诵读 。如:宣卷(讲唱佛曲);宣讲;宣疏(诵读祝祷文);宣科(念诵);宣译(宣讲并翻译)

    (12) 通,疏通

    宣汾、 洮,障大泽。——《左传·昭公元年》

    (13) 又如:宣发(疏导发散)

    (14) 明白;了解

    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形容词

    (1) 质地松软 。如:这个馒头真宣

    (2) 宽大,空敞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左传》

    (3) 骄;骄奢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小雅·鸿雁》

    (4) 明白的;明亮的 。如:宣华(鲜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显彰)

    (5) 宽舒。如:宣展(舒畅;舒展);宽散(宽舒而松弛)

    (6) 周遍;普遍

    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汉书》

    (7) 又如:宣备(尽备,完备);宣饮(遍饮);宣游(遍游,周游);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

    英文翻译

    declare, announce, proclaim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梅县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sien2 [海陆丰腔] sien1 sien2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陆丰腔] s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須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sĭwɛnsyen/sven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