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

shěn gǎo [shen gao]

词语释义

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

词语解释

  1. 暂无解释! 我要编辑词条

审稿造句

从编辑和审稿人那里学点什么,然后把文章投向另一个杂志。
为摆脱学报困境,高校学报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搞好“作者库、读者库、审稿专家库”的建设。
设计师拿到特别甄选过的优良宝石后,先针对宝石本身的特质,如形状、大小、发光度等在图纸上绘出多款的设计雏形,之后还要进行多次的审稿、讨论和修改。
草拟的会计准则分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和送审稿。
审稿人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防止以讲稿充论文,慎发“浅淡”类稿件,认真做好审稿选稿工作,积极办好重点专栏。
编辑方法是反映编辑工作全过程中核心内容的方法。包括选题方法、组稿方法、审稿方法、加工方法和校对方法。
审稿可以核实一些信息,防止出现错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实报道往往对干部的打击很大。
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报质量的两个关键性环节是组稿和审稿。
审稿人顽强地寻找着缺点,却遇上了从礼帽里变出来的兔子。
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退修信是作者与审稿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修改稿件的依据。
随后,编写人员又按照内容符合体例、图解符合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工,再经专家审稿、出版编辑的加工才正式摄制教学片、拍摄技术图片、合成书稿。
最近一位审稿人辞职了,她在离职面谈中说我“对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抱有敌意”。
审稿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尚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好的软件测试人员会向重视软件价值的人提供有关于价值的关键信息,他的职责类似于书籍审稿人或电影评论家。
有这样的先例,我们有理由担心,即便是“送审稿”通过,将痛经假写入地方法律法规,未来依然可能存在“有法不依”的尴尬。
如果编辑表明愿意评估修订,这意味着论文可发表,如果审稿人的关注可以解决令人满意。
首要的就是发表文章,而且是在匿名审稿的杂志上。
领导干部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都得一一填报。

汉字详情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gǎo [gao]
部首: 505
笔画: 15
五笔: TYMK
五行:
吉凶:
仓颉: HDYRB
四角: 20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2)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稾,秆也。——《说文》

民惊走持稾。——《汉书·五行志》

又出稾税。——《书·禹贡传》

茭稾。——《汉书·赵安国传》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山海经·西山经》

(3) 又如:稿本(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稿茇(香草名。即稾本);稿稾(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稿荐(用稻草编成的垫褥);稿苗(枯槁的禾苗);稿人(稻草人)

(4) 诗文、图画等草底。亦指写成的文章、著作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不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文稿(文章、公文的草稿);稿副(底稿);稿案(公文案牍;亦作“文案师爷”。为主官管理文秘事务的慕僚);稿书(草稿、初稿)

(6) 箭杆

特箭稾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汉· 马融《长笛赋》

(7) 又如:稿草(草稿。初写出的文稿);稿定(撰定文稿)

形容词

(8) 通“槁”。干枯

弃其本者,荣其稿矣。——《说苑·建本》

(9) 又如:稿芼(枯干的草茎)

(10) 指已刊行,但作者仍以为未周备,有待修订整理的书籍 。如:中国史稿;稿定(指著作已经完成定案,即可付印)

(11) 样子;模样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儿国公爷一个稿子。——《红楼梦》

动词

(1) 叙说;论辈分。用同“搞”

该咱老爷儿们稿一稿咧!我且问你:你们认得不认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2) 通“犒”( kào)。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稿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周礼·地官·叙官》

英文翻译

draft, manuscript, rough copy

方言集汇

◎ 粤语:go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3 gau3 [客英字典] gau3 go3 [海陆丰腔] go3 gau3 [梅县腔] gau3 [宝安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o3
◎ 潮州话:g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老上聲開口一等kɑukaux/k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