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

shí cí [shi ci]
繁体 實詞
注音 ㄕˊ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实词 shící

(1) 意义比较具体的词。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notional word

(2) 传达一种思想或形象的词

full word

词语解释

  1. 真实的文字记载。

    刘师培 《文说》:“至若 列子 贵虚, 庄周 譎诡,借物寓意,夫岂有徵?若昧厥义,証以实词,是犹待兔而守株,岂仅刻舟而求剑。”

  2. 与虚词相对。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引证解释

⒈ 真实的文字记载。

刘师培《文说》:“至若列子贵虚, 庄周譎诡,借物寓意,夫岂有徵?若昧厥义,証以实词,是犹待兔而守株,岂仅刻舟而求剑。”

⒉ 与虚词相对。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的国语词典

文句中表示实际意义、有事理可解的字词,如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的网络释义

实词

  •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 实词造句

    在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原来实词的意义依然对虚词有很大的影响。
    胜利是一个相闭实词,他会给你带来许多不相干的接洽。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获取支持词义排歧的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真实文本中实词的汉语词义排歧系统。
    第三章介绍了基本实词的定量分析结果,包括:按年龄和词类的统计、高频词的分布统计等。
    存在于多语句中的通常是一些表达主要信息的实词。
    英文标题中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均为大写。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汉语研究的加深,不但实词研究颇有成效,虚词的研究也日益加温。
    实词研究只包括代词、数量词、副词。
    本文主要讨论凉山彝语中比较常见的语法化现象:实义构词语素语法化为词缀;实词虚化为语法功能词。
    实词(如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明确的意思。
    汉语虚字(词)由实词虚化而来,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属形式范畴。
    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本课题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语料的取舍和择定,以及《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的价值。
    与他类实词相比,形容词重叠在形式上的突出特点是:重叠类型繁多、整体格式丰富、同一基式多样。
    虚词的作用是按照语法结构规则将各个实词组成短语或句子。虚词包括冠词、连词、代词和介词。
    主要介绍《商君书》及其作者、《商君书》实词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术语。
    实词中名词和动词为主,说明这两种词在人类语言中是最基本的词,也是组成句子的最基本因素。
    文中对《二年律令》的实词、虚词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形容词是汉语的三大实词之一,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当这些词在文本中出现时,与它们前后同现的那些实词在统计意义上是相似的。
    当进行自然语言理解研究时,首先把指称概念的实词放在首要地位是理所当然的,但虚词在句子、谈话、篇章中表达意义的作用也不能轻视。

    汉字详情

    shí [shi]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YK
    四角: 308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 同本义

    實,富也。——《说文》

    实,满也,塞也。——《小尔雅》

    实,荣也。——《墨子经上》

    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素问·调经论》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家虚而大臣实。——《韩非子·亡征》

    (3) 又如:殷实;实核(种子);实谷(子粒饱满的谷类作物)

    (4) 真实;诚实

    实,诚也。——《广雅》

    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论衡·乱龙》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实充(老实);实受(忠厚老实);实业(实际业绩);实迹(真实的证据,事实);实拍(实在的);实丕丕(实呸呸、实坯坯。都指实实在在);实志(真实的心愿);实理(真实的道理);实音(确实的消息);实户(实际户数);实支(实际支出);实年(实际年龄);实务(实际事物);实福(实际的幸福);实祸(实际的祸害)

    (6) 广大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节南山》

    (7) 坚实;坚强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

    (8) 又如:实落(结实;实实在在);实拍拍(形容硬、结实);实秘秘(严严实实);实癖癖(硬鼓鼓);实坚(坚定)

    名词

    (1) 钱财; 财产; 财物

    聚敛积实。——《左传·文公十八年》

    令尹问蓄聚积实。——《国语·楚语》

    好实无厌。——《礼记·哀公问》

    耻费强实。——《礼记·表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国语·晋语》

    庭实设。——《仪礼·聘礼》。注:“乘马。”

    庭实,贡献之物也。——《后汉书·班彪传》注

    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礼记·表记》

    (2) 又如:积实(积累财富)

    (3) 果实;种子

    草木之实。——《礼记·祭统》。注:“菱芡榛栗之属。”

    实函斯活。——《诗·周颂·载芟》。笺:“种子也。”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结实

    (5) 实际,事实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6) 又如:实情

    (7) 物资,器物

    在军无日不讨军事而申儆之。——《左传》

    (8) 结果,效果

    畏惧存想,同一实也。——王充《论衡》

    (9) 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副词

    (1) 真正地;确实;实在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实供(如实招供);实属谣言;实有其事;实然(真实;实在);实稔(确实成熟了)

    (3) 果然

    毕阳实送 州犁于 荆。——《国语》

    (4) 终于

    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吕氏春秋》

    (5) 实际上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 充满;充实;填塞

    实其言,必长晋国。——《左传·宣公十二年》

    狗马实外厩。——《战国策·齐策四》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实牣(充满;充实);实实窒窒(拥挤不堪的样子);实心(充塞于心);实窒胡同(死胡同);实边(充实边疆);实禀(充实粮仓)

    (3) 实践;实行 。如:实其言(实行其所说的事)

    (4) 结果实;结子实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5) 使加强,充实

    徙民实边。——《汉书·晁错传》

    (6) 察实;核实

    阅实其罪。——《书·吕刑》

    (7) 即,就是

    我之先君,实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从兄希声》

    (8) 据实陈报

    令国中凡有游产,皆使自实。——《三国志》引《魏略》

    英文翻译

    real, true; honest, 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t8 [客英字典] shit8 [台湾四县腔] siit8

    宋本广韵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实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