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柱

bǎo zhù [ bao zhu]
繁体 寶柱
注音 ㄅㄠˇ ㄓㄨˋ

词语释义

古代筝﹑琴﹑瑟等弹拨乐器的弦柱。

词语解释

  1. 古代筝、琴、瑟等弹拨乐器的弦柱。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唐 温庭筠 《猎骑辞》:“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五代 尹鹗 《江城子》词:“宝柱 秦 筝弹向晚,絃促雁,更思量。” 元 张翥 《寄题顾仲英玉山诗一百韵》:“弦鬆调宝柱,笙咽炙银簧。”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筝、琴、瑟等弹拨乐器的弦柱。

唐刘禹锡《伤秦姝行》:“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唐温庭筠《猎骑辞》:“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五代尹鹗《江城子》词:“宝柱秦筝弹向晚,絃促雁,更思量。”
元张翥《寄题顾仲英玉山诗一百韵》:“弦鬆调宝柱,笙咽炙银簧。”

宝柱的网络释义

宝柱

  • 宝柱,读音是bǎo zhù,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筝、琴、瑟等弹拨乐器的弦柱。
  • 汉字详情

    bǎo [bao]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Y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GI
    四角: 3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如:通宝;元宝

    (11) 姓

    动词

    (1) 珍爱,珍视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如:宝录,宝蓄(珍藏)

    形容词

    (1) 珍贵的,宝贵的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英文翻译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o3 bau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bo3 [梅县腔] bau3
    ◎ 潮州话:bo2

    宋本广韵

    zhù [zh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YG
    四角: 40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英文翻译

    pillar, post; support; lean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英字典] chu5 [陆丰腔] ch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主上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x/d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