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盘旋屈曲貌。《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 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 注:“婉婉,龙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宛宛连螭轡,裔裔振龙輈。” 唐 柳宗元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引证解释
⒈ 盘旋屈曲貌。
引《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
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注:“婉婉,龙貌。”
南朝宋谢灵运《缓歌行》:“宛宛连螭轡,裔裔振龙輈。”
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⒉ 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引唐张祜《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明何景明《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林纾《记花坞》:“厓下多沃壤,尽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⒊ 迟回缠绵貌。
引唐岑参《龙女祠》诗:“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明方孝孺《喜嘉猷秀才至》诗:“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
明高启《送家兄西迁》诗:“怱怱逐途旅,宛宛谢亲戚。”
⒋ 细弱貌。
引唐陆羽《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
明陆粲《边军谣》:“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烟丝宛宛愁縈挂,賸几笔晚晴图画。”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时为幽燕老将,固亦不能提钢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於漠北。”
⒌ 真切可见貌;清楚貌。
引《释名·释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
《释名·释州国》:“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东园》:“渊映、瀍水二堂,宛宛在水中。”
宛宛的国语词典
盘旋屈曲的样子。
宛宛的网络释义
宛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夗(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2)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3)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4)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5)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容词
(1)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2)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3) 温柔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4)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5)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6)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7) 小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词
(1)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3)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g1 [海陆丰腔] wan3 won3 [客语拼音字汇] van1 von3 yan1 [东莞腔] jen3 [客英字典] von3 [宝安腔] won3 wan3 | jen1 [台湾四县腔] wan3 won3
◎ 潮州话:冤2(婉)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鴛 | 於袁 | 影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ʔĭwɐn | qyan/v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夗(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2)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3)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4)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5)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容词
(1)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2)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3) 温柔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4)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5)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6)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7) 小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词
(1)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3)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g1 [海陆丰腔] wan3 won3 [客语拼音字汇] van1 von3 yan1 [东莞腔] jen3 [客英字典] von3 [宝安腔] won3 wan3 | jen1 [台湾四县腔] wan3 won3
◎ 潮州话:冤2(婉)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鴛 | 於袁 | 影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ʔĭwɐn | qyan/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