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职

shǒu zhí [ shou zhi]
繁体 守職
注音 ㄕㄡˇ ㄓˊ

词语释义

守职 shǒuzhí

(1) 坚守工作岗位;尽职

守职尽责
be devoted to one's duty

词语解释

  1. 忠于职守。

    《管子·君臣》:“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 宗英 李端公 ,守职甚昭焕。”《云笈七籤》卷一:“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清 恽敬 《杨中立战功略》:“ 中立 守职勤,事上有礼,与同官温温然,未尝自言功。”

引证解释

⒈ 忠于职守。

《管子·君臣》:“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
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
《云笈七籤》卷一:“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清恽敬《杨中立战功略》:“中立守职勤,事上有礼,与同官温温然,未尝自言功。”

守职的网络释义

守职

  • 守职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忠于职守,出自《管子·君臣》。
  • 守职造句

    在这种制度下,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执业地点,他们与医院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只要遵循行医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世俗的权力无奈我何。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庚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辩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灵帝见张让等人所为很是顾全大局,于是想要温语慰留,叫他们安心守职。
    兄弟在官言官,在职守职,这个责任儿,哪里脱卸的去?
    那个无名的职员由于看守职责被停职了。
    二是个别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操守,意贬低和诋毁同行,从而导致两败俱伤并自食其恶果的囚徒困境。
    汝等但能夕惕若厉,兢兢业业,一以贯之,始终不渝,恪守职事,遵饬制令,直行大道,弘扬圣学,循规蹈矩,无生事端,为师则可心无旁念,高枕无忧也。
    郎申告诫他:"律师应恪守职业道德,通过正当渠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知法犯法。"。
    所有的政府和组织都有责任尽最大努力保护那些恪守职责的专业人员。我们将慰问沙纳的家人,并要求以色列国防力量立即对此事进行调查。
    二是个别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操守,意贬低和诋毁同行,从而导致两败俱伤并自食其果的囚徒困境。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第四十四条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李建华说,正是由于基层干警的坚守职责、无私奉献,才使犯罪分子无处遁藏,才有了宁夏社会的和谐稳定,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二是个别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操守,肆意贬低和诋毁同行,从而导致两败俱伤并自食其恶果的囚徒困境。
    商检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文明服务,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清明时节雨纷纷,思念情人泪满襟;遥望星空不能聚,明月何时照你还?网上约会不嫌频,视频也能亲一亲;各守职责无假期,相聚机会让他人。祝两地分居的情人清明节快乐!
    记者作为从事着具体的职业有着明确分工的个体的人,不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如果说上联是讲修身养性,下联则讲守职尽责。
    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真英雄,老当益壮。"。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