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

shǒu xiào [ shou xiao]
注音 ㄕㄡˇ ㄒ一ㄠˋ

词语释义

守孝 shǒuxiào

(1) 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在家守孝
be in mourning

词语解释

  1.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红楼梦》第五四回:“前儿 鸳鸯 的娘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守孝。”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那时我的母亲刚死去不久,我的二哥正和我一起在家守孝。”

引证解释

⒈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刘大娘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
《红楼梦》第五四回:“前儿鸳鸯的娘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守孝。”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那时我的母亲刚死去不久,我的二哥正和我一起在家守孝。”

守孝的国语词典

父母或至亲死亡的一定期限内停止交际、娱乐,以示哀悼。

守孝的网络释义

守孝

  • 守孝,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 守孝的翻译

    英语: to observe mourning for one's parents

    守孝造句

    香秀万念俱灰,回山布置灵堂,守孝至今。
    过去,老丧须停上一年半载,还得结茅芦找庙宇寄殡并为之守孝,以等待吉日良辰下葬,这往往把家人拖得疲惫不堪。
    其子继贤背负其遗体连夜潜匿于清远横石,葬之于横石勒竹坦,筑庐守孝。
    兹有皇五子赵枢,为人至诚,恪守孝道,除其肃王、检校太尉之职,以彰其德,钦此!
    但如果为时事所迫或为皇帝所命,于守孝期间出理政事,虽然是不得不尔,而其举实非为孝悌之情,所以叫“夺情”。
    张时彻曾有多次假传圣旨、谎报军功、父丧不归乡守孝之恶例,按律当斩,却多次大难不死,皆因朝中有人暗保。
    周维城为母亲守孝期间,海贼劫掠其家,尚不满足,还想持刀砍棺,周维城极力抵抗护棺,被贼杀死。
    私逃出宫的幼年公主冰庐守孝,应托而来的守护者却是最强的杀手,兵器一出,天境皆蝼蚁,圣湖之畔,黑暗的影子如秃鹫般盘旋。
    他在家乡替父守孝期间,并没有在乡亲们面前摆官架子,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尽力帮助。
    但守孝之中,每天仍有很多穿军装的人不断催请,他们在第三天不得不强忍悲痛,退下孝服,重披戎衣。
    没有了依靠,林毅只能守着老宅过日子,一边守孝一边闭门读书。
    在中国古时候,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有三年守孝的礼节。
    三年“守孝”中,有很多的限制,不能婚娶,一年之内也不准参加任何喜庆活动。
    等我赶回家,才知道其实父亲已去世,家人怕我知道后不肯回去,才骗我说家父病危,实则让我回来守孝。
    回家的敦实,用土纸在自己门上写下守孝三年的黑色对联。
    肖容墨夫妇父子足不出庄门,在家守孝三年,墨明智在客人们走后的第二天,带了小燕的一盒骨灰,飘然离开赤竹山庄,回到了他小时住过的九幽峰。
    娘亲,儿子这次出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儿子不孝,未能给您守孝三年。
    今天就是结束守孝的日子,但诸葛兄弟两人却都跪坐在草棚里,互相面对着面,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
    一代剑神因痴情而伤为母守孝,隐姓埋名,因一次去京城探亲而卷入一场争权夺利之中,后遭人暗算,逼得他重出江湖,以三尺之剑再次威名天下。
    彩旗高扬欢声笑,锣鼓高声唱春宵。水晶饺子端上桌,金银元宝怀里抱。花团锦簇起舞蹈,祝你幸福鸿运照。红红灯笼吉祥耀,愿你美满守孝道。春节喜悦合家欢,贵客盈门抱拳拜。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
    xiào [xiao]
    部首: 344
    笔画: 7
    五笔: FT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KND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4)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5) 能继先人之志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6) 居丧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8) 孝敬 。如:孝爱(孝敬爱重)

    名词

    (1)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3) 服丧期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4)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5) 又如:吊孝;谢孝

    (6)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7) 姓

    英文翻译

    filial piety, obedience; mo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u5 [宝安腔] hau5 [梅县腔] hau5 [海陆丰腔] hau5 [沙头角腔]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4 [东莞腔] hau5 [陆丰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 潮州话:hao3(hàu) ha3(hà)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敎去聲開口二等xauhrauh/xe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