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心知训

zhái xīn zhī xùn [zhai xin zhi xun]

词语释义

宅心:居心;训:规范,准则。心里知道规范、准则。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训。”

成语用法

宅心知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HPTA

英文翻译

residence, dwelling, home; grave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zhī,zhì [zhi]
部首: 518
笔画: 8
五笔: TDK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KR
四角: 86800

详细解释

zhī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英文翻译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zi3
◎ 客家话:[陆丰腔] di1 [梅县腔] di1 [台湾四县腔] di1 zi1 [东莞腔] di1 [海陆丰腔] di1 zhi1 [宝安腔] di1 | zi5 [沙头角腔] di1 [客英字典] zhi1 di1 [客语拼音字汇] di1 ji1 zi1
◎ 潮州话:之埃1 多衣3 多衣1 , zai1(tsai) di3(tì)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移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ţĭetrie/tye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