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自赏

gū fāng zì shǎng [gu fang zi shang]
繁体 孤芳自賞
注音 ㄍㄨ ㄈㄤ ㄗˋ ㄕㄤ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孤芳自赏 gūfāng-zìshǎng

(1) 比喻人品清高,性情孤傲,独自欣赏自认为出众绝伦的那一套

虽无咏絮清才,却抱孤芳自赏。——· 玉瑟斋主人《血海花》
作家写书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建设精神文明,在读者中产生影响
solitary flower in love with its own fragrance;indulge in self-admiration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成语辨析

“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都含有“自我欣赏”的意思。“顾影自怜”含有“自我怜惜”的意思;“孤芳自赏”含有“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的意思。

成语用法

孤芳自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独秀的香花,看上去仿佛有自我骄矜的情态,谓之孤芳自赏。常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清蒋士铨《空谷香·香生》:“兰仙,你孤芳自赏,小劫乍经,此去尘寰,须索珍重。”
刘大白《看盆栽的千叶红梅》诗:“倘教他长住空山,孤芳自赏,也何曾不十分名贵!”
郭沫若《序<祖国之恋>》:“凡是在成为一位专家之后,总不免要带些孤芳自赏的襟怀。”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选中了管秀芬,做为他重点活动的对象,但管秀芬自恃年青漂亮,态度傲慢,孤芳自赏,目中无人,是一朵带刺的娇艳的蔷薇。”

孤芳自赏的国语词典

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如:「自命不凡的人,总喜欢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的网络释义

孤芳自赏 (汉语成语)

  • 孤芳自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ū fāng zì shǎng,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出自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 孤芳自赏的翻译

    日语: ひとりよがり,自画自賛(じがじさん)におぼれる,手前(てまえ)みそ
    俄语: занимáться самолюбовáнием

    孤芳自赏造句

    孤芳自赏的心情固然寂寞,但那一份自得却不容侵犯。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不骄不躁,不孤芳自赏。
    生命的短暂,却创造了爱的永恒。漂亮女孩,请不要孤芳自赏,敞开你的心扉,接受我的玫瑰。
    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陪自己到最后的,才是自己的风景。少计较,少争执,因果循环,谁是谁的谁,人在做,天在看。花开的喜悦,花落的惆怅,只是一场风景,何须太多情。活给别人看,是一种情愫的迷失。简单而优雅地生活,不艳羡他人,不孤芳自赏,岁月静好,淡然自在。
    那女孩喜欢孤芳自赏,没人肯理她。
    这些画都卖不出去,只好收起来孤芳自赏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却也会孤芳自赏。
    我写这幅字是用来孤芳自赏的,你们怎么评价都无所谓。
    旧时文人喜欢孤芳自赏。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人们都讨厌孤芳自赏的人。
    会上,大家指出了他孤芳自赏的缺点。
    知识分子不要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应该面向社会,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
    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恃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
    埃默森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认识的那些人,多么偏狭、多么孤芳自赏呵!”。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自我封闭,他的心会每天死去一点点,直至变成一块死肉,麻木、僵硬、扭曲,散发出如无源死水般的恶臭。一个理想青年如果因为孤芳自赏、自我封闭而成为孤家寡人,他必然直到死都一事无成。
    我从我的生命之瞬间晕眩中已经看出并相信:人生是艺术,是迷人的、美的、孤芳自赏的艺术,是可怕的、可羞的、难以隐忍的艺术。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有其名无其实干儿子的郑思中,落得清闲自在、孤芳自赏了。

    汉字详情

    [gu]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R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DHVO
    四角: 124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2)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 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 刘荆州乎?—— 孔衍《汉魏春秋》

    (3)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成年的孩子);孤终(孤儿和死亡者);孤嫠(孤儿寡妇);孤撮(孤儿)。特指为国事而牺牲者的后代。如:遗孤

    (4) 古代王侯的自称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形容词

    (1) 单独;孤独

    孤,独也。——《广雅·释诂三》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

    且燕赵处 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宋· 苏洵《六国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孤冷(孤独冷清);孤孤恓恓(孤独恓惶);孤恓(孤独不安);孤桩桩(孤零零站着);孤贫(孤独穷困)

    (3) 孤高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唐· 孟郊《连州吟》

    (4) 又如:孤风(孤高的风度、品格);孤直(孤高耿直);孤特(孤高;特出);孤梗(孤高刚直);孤逸(孤高洒脱);孤清(孤高而清静)

    (5) 独特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唐· 李商隐《安平公》

    (6) 又如:孤音(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孤艳(指独秀的花);孤韵(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孤怀(孤高的情操)

    动词

    (1) 负,负恩,背弃恩德

    孤,负也。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康熙字典》

    陵虽孤恩, 汉亦负德。—— 汉· 李陵《答苏武书》

    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孤负重恩,衔恨黄泉。——《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终无纯固之节,必有孤负之心。——《魏书·袁翻传》

    (2) 又如:孤恩(负恩,背弃恩德)

    (3) 孤立于

    是以主孤于上而臣党于下。——《韩非子·奸劫弑臣》

    英文翻译

    orphan, fatherless; solitary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1 [海陆丰腔] gu1 [梅县腔] gu1 gu2 [宝安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东莞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fāng [fang]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Y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YHS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方声。本义:花草)

    (2)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4)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5) 指春天 。如:芳林(春日的树林);芳春(春天);芳信(春暖花开的讯息);芳草(春草,比喻忠贞贤德的人);芳岁(春天)

    (6) 指女子 。如:芳卿(对女子的爱称);芳尘(指女子的步履);芳魄(美人的魂魄)

    (7) 比喻美名或美德

    昭示来世,垂芳后昆。——汉· 蔡邕《刘镇南碑》

    (8) 又如:芳尘(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风气);芳风(美好的风尚和教化;亦指美誉)流芳百世

    (9) 喻有贤德的人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10) 又如:芳躅(前贤的遗迹);芳规(前贤的遗规);芳魂(志行高尚者的灵魂);芳迹(前贤的行迹)

    (11) 通“房”。子房

    穗钜而芳夺。——《吕氏春秋》

    (12) 通“旁”( páng)。侧,边

    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员》

    形容词

    (1) 香,气味美好

    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

    和致芳些。——《楚辞·大招》

    鼓芳风以扇游尘。——《谷梁传序》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 崔颢《黄鹤楼》

    (2) 又如:芳兰竟体(通体芳香。比喻举止闲雅,超凡脱俗);芳芽(香茗);芳旨(香美之味);芳苾(芬芳);芳茗(香茶)

    (3) 美好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4) 又如:流芳百世;芳序(良辰,美好的时光);芳誉(好名声);芳风(雅正的音乐;美好的文章)

    (5) 对人的敬称,美称

    原来今日也是姐姐的芳诞。——《红楼梦》

    (6) 又如:芳范(对女性容貌的美称);芳魂(敬称别人的灵魂);芳札(敬称他人的书信。也称芳讯,芳翰);芳信(敬称他人的书信)

    英文翻译

    fragrant; virtuous; beautiful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梅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东莞腔] f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敷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aŋphyang/phvang
    [zi]
    部首: 625
    笔画: 6
    五笔: T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U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代词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词

    (1) 由;从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词

    (1) 自然,当然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词

    (1)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6 [cit7] [陆丰腔] cih6 [台湾四县腔] cih5 [cit7] [宝安腔] cu3 [沙头角腔] cu5 ci2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ci4 q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二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ziih/dzihdzʰi
    shǎng [shang]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IPK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BRBO
    四角: 9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2) 同本义

    赏,赐有功也。——《说文》

    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经》

    三年有赏于大邦。——《易·未济》

    尧能赏均刑法。——《礼记·祭法》

    善人富谓之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赏田。——《周礼·载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赏捞(赏赐捞劳);赏口(供赏赐为奴仆的人口);赏田(赏赐的田地);赏首(第一个受赏者);赏设(犒赏);赏赣(赏赐);赏地(赏赐田地)

    (4) 玩赏;欣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赏遇(受到赏识礼遇);赏月(赏玩月景);赏鉴(欣赏;鉴赏);赏会(玩赏聚会);赏得(欣赏投合);赏际(欣赏的趣味相投合)

    (6) 称颂,赞扬

    善则赏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7) 又如:赞赏(赞美赏识);赏激(赞赏鼓励);赏纳(称赞结纳);赏悦(称赏喜悦);赏重(赏识尊重)

    (8) 通“尚”。尊重

    其所赏者,明圣也。——《管子·霸言》

    赏贤使能以次之。——《荀子·王霸》

    (9) 又如:赏贤(尊重贤者)

    名词

    (1) 赐予或奖给的东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2) 又如:赏率(奖赏的标准);赏私(礼物);受赏;赏罚分明;赏金

    (3) 量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也作“晌”。后作“垧”

    英文翻译

    reward, grant, bestow; appreci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