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

xiào gǎn [ xiao gan]
注音 ㄒ一ㄠˋ ㄍㄢˇ

词语释义

旧谓孝行的感应。

词语解释

  1. 旧谓孝行的感应。

    《晋书·王祥传》:“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復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幙,復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北史·孝行传·王颁》:“﹝ 颁 ﹞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宋史·孝义传·易延庆》:“ 延庆 居丧摧毁,庐於墓侧,手植松柏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紫芝生於墓之西北,数年又生玉芝十八茎。本州将表其事, 延庆 恳辞。或画其芝来京师,朝士多为诗赋,称其孝感。”

引证解释

⒈ 旧谓孝行的感应。

《晋书·王祥传》:“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復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幙,復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北史·孝行传·王颁》:“﹝颁﹞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宋史·孝义传·易延庆》:“延庆居丧摧毁,庐於墓侧,手植松柏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紫芝生於墓之西北,数年又生玉芝十八茎。本州将表其事, 延庆恳辞。或画其芝来京师,朝士多为诗赋,称其孝感。”

孝感的网络释义

孝感

  •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六位。
  •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现辖孝南区、云梦、大悟、孝昌四个区县、应城、安陆两个县级市,代管汉川市,以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全市面积8910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总人口530万人。
  • 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 孝感造句

    这一提审犯人的方式在孝感尚属首次使用。
    据史载,西街孝感巷口有一座“孝感动天”牌坊,是明朝为表彰朱则文事母至孝事迹而立的牌坊。
    我还记得,在月朔的时间,你曾经对我说你肯定要考上一中,假如可以,更盼望考上孝感高中。
    “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德孝文化发源地,因其“一门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满地”而得名。
    之前,我已研究了无数四川人的家族谱牒,上面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原籍地——“湖广麻城孝感乡”。
    基于对湖北省武穴、随州、孝感三地农户种植超级稻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户采纳超级稻品种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他正疑惑,猛抬头看见十字路口有座小庙,庙门的扁额上写着“孝感祠”三个大字。
    如,“孝感动天”、“啮指痛心”、“亲尝汤药、“卧冰求鲤”、“卖身莽父”、“扇枕温衾”……。
    孝感,因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三孝”发生在这里。
    实则是孝感米酒,那时的高度白酒都是用来进宫的宫廷的贡酒。
    孝感房价高吗?大概是怎样的一个价位了?
    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种中除大量根霉外,其他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系丰富,生产的米酒清香醇厚,甜度适中。
    武昌鱼、孝感麻糖、毛坝漆、洞茶、园林青酒。
    在传统“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均出自孝感。
    同时,孝感市文明办向留守儿童发放了丰富的“新学年大礼包”文具礼品。
    安陆的萝卜、焦湖的莲藕、刁汊湖的鱼等这些孝感的农产品,丰富着武汉市民的菜篮子和餐桌。
    想问一下湖南常德有没有客车到湖北孝感市?
    孝感云梦又是湖北出了名讲孝道的地方,“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席”是很多人儿时就听熟了的故事。
    学郯子,鹿乳奉亲,以孝示人;学孟宗,哭竹生笋,以孝动人;学吴猛,恣蚊饱血,以孝感人;学王祥,卧冰求鲤,以孝育人;中华美德,以孝为先。
    孙又欣)昨日,省防办相继接到襄樊、宜昌、孝感等地防办报告,受暴雨影响,多处水库和堤坝出现漫溃和溃堤险情。

    汉字详情

    xiào [xiao]
    部首: 344
    笔画: 7
    五笔: FT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KND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4)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5) 能继先人之志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6) 居丧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8) 孝敬 。如:孝爱(孝敬爱重)

    名词

    (1)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3) 服丧期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4)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5) 又如:吊孝;谢孝

    (6)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7) 姓

    英文翻译

    filial piety, obedience; mo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u5 [宝安腔] hau5 [梅县腔] hau5 [海陆丰腔] hau5 [沙头角腔]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4 [东莞腔] hau5 [陆丰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 潮州话:hao3(hàu) ha3(hà)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敎去聲開口二等xauhrauh/xeaw
    gǎn [gan]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DGK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P
    四角: 53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减损,减少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名词

    (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英文翻译

    feel, perceive,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 客家话:[梅县腔] gam1 gam3 [陆丰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宝安腔] gam3 [东莞腔] gam3 [海陆丰腔] g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禫上聲開口一等kɒmkomx/k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