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决

xiào jué [ xiao jue]
繁体 孝決
注音 ㄒ一ㄠˋ ㄐㄩㄝˊ

词语释义

有孝行而果敢。

词语解释

  1. 有孝行而果敢。

    《魏书·孝感传·孙益德》:“其母为人所害, 益德 童幼,为母復仇,还家哭於殯,以待县官。 高祖 、 文明太后 以其幼而孝决,又不逃罪,特免之。”

引证解释

⒈ 有孝行而果敢。 《魏书·孝感传·孙益德》:“其母为人所害, 益德童幼,为母復仇,还家哭於殯,以待县官。

高祖、文明太后以其幼而孝决,又不逃罪,特免之。”

孝决的网络释义

孝决

  • 《魏书·孝感传·孙益德》:“其母为人所害, 益德 童幼,为母复仇,还家哭於殡,以待县官。 高祖 、 文明太后 以其幼而孝决,又不逃罪,特免之。”
  • 汉字详情

    xiào [xiao]
    部首: 344
    笔画: 7
    五笔: FT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KND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4)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5) 能继先人之志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6) 居丧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8) 孝敬 。如:孝爱(孝敬爱重)

    名词

    (1)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3) 服丧期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4)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5) 又如:吊孝;谢孝

    (6)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7) 姓

    英文翻译

    filial piety, obedience; mo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u5 [宝安腔] hau5 [梅县腔] hau5 [海陆丰腔] hau5 [沙头角腔]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4 [东莞腔] hau5 [陆丰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 潮州话:hao3(hàu) ha3(hà)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敎去聲開口二等xauhrauh/xeaw
    jué [jue]
    部首: 204
    笔画: 6
    五笔: UN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MDK
    四角: 351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夬( 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2) 同本义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买庸而决窦。

    (3) 又如:决江(掘开江边堤岸放水);决汩(疏通,疏导。开凿水流,使能通畅);决子军(古代挖坑道、地道的工兵);决泄(除去壅塞,排除积水)

    (4) 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

    则决雎澨。——《左传·成公十五年》

    孝文时,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河水决 濮阳,泛十六郡。——《汉书·武帝纪》

    贲星坠而勃海决。——《淮南子·天文》。注:“溢也。”

    黄河西来决仑。—— 李白《公无渡河》

    (5) 又如:决水(河水决口);决溢,决泆(河堤溃破、水流泛滥);决溃(堤防被水冲破)

    (6) 断裂,折断

    决指而身死。——《淮南子·说山》。注:“伤也。”

    濡肉齿决。——《礼记·曲礼》。注:“犹断也。”

    (7) 又如:决眥(眼眶裂开;张眼瞪视);决羽(折断羽翼);决坼(裂开,张开);决浮云(截断浮云,形容剑的威力)

    (8) 离别,同“诀”

    与我决于传舍中。——《史记·外戚世家》。索隐:“别也。”

    与武决去。——《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侯生决。——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决去(辞别离去);决别(诀别);决舍(弃舍,离弃)

    (10) 决断,决定

    是天下之大决也。——《荀子·仲尼》。注:“谓决断之大也。”

    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

    吾计已决矣。——汉· 刘向《列女传》

    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决人死生。——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决平(公平决断讼狱);决正(认为正确而依从);决市(决定行市);决志(拿定主意);决制(控制)

    (12) 判决

    审决狱。——《淮南子·时则》

    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二人立决。

    中有立决者。

    法应立决。

    (13) 又如:决狱(审理判决案件);决囚(判决死刑);决杖(处以杖刑);决配(判处流放);决滞(判决积压的案件);决宪(作出惩处的决定;定罪);决知(审知辨识);决理(审理判决)

    (14) 处死犯人

    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15) 又如:决不待时(处决重刑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以执行死刑);决囚(执行死刑);决刑(执行死刑);决期(处决死囚的日期)

    (16) 较量,分胜负

    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与孟德决之。

    (17) 又如:决胜;决斗

    (18) 毁坏,破坏 。如:决张(劈开帐幕);决撒(败露;坏事)

    (19) 选,挑,同“抉” 。如:决剔(挑剔);决善(即择善而从);决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

    (20) 责打 。如:决放(杖责后释放);决尸(鞭打尸体);决杀(打杀);决责(杖责);决罚(杖责的刑罚)

    (21) 溃破 。如:决疣溃痈(脓疮溃破);决溃(溃烂流脓)

    (22) 竭,尽 。如:决力(竭力);决命(拼死尽力);决竭(干涸)

    副词

    (1) 一定,必定

    决负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敢也决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事有决无可疑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决非天运。

    (2) 又如:决然(一定)

    (3) 无论如何 。如:我决不会妨碍他

    英文翻译

    decide, determin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giet7
    ◎ 潮州话:guag4 (kuak) 「潮州」guêg4 (kuek 旧时:ku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穴屑合入聲合口四等kiwetku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