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ㄗ ㄗ ㄅㄨˋ ㄒ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孜孜不懈,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xiè

(1) 勤奋刻苦,毫不懈怠

sedulous;indefatigably;work har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虽所历必尽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报国之迹,为天下所共闻而称道者。”

成语用法

孜孜不懈作谓语、状语;指勤奋。

引证解释

⒈ 同“孜孜不怠”。

宋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虽所歷必尽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报国之迹,为天下所共闻而称道者。”

孜孜不懈的网络释义

孜孜不懈

  • 孜孜不懈读音zī zī bù xiè,释义:意为勤勉努力,毫不懈怠。出自宋·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虽所历必尽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报国之迹,为天下所共闻而称道者。”
  • 孜孜不懈造句

    社论说,自由经济之所以能让经济“持续”增长、穷人“有机会”翻身,靠的是孜孜不懈的努力、不断创新的概念、冒险家的精神。
    在“瓦良格”成为“辽宁”号航母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令人心酸的曲折过程,也有着坚定而不动摇的意志和孜孜不懈的追求。
    孜孜不懈永秉传承——记孔子故里曲阜祭孔大典。
    生命是如此宝贵,如此短暂,珍视自己,爱惜生命,让生命平安,让心灵怡然,让人生之旅充满阳光、充满欢乐,不仅是你我孜孜不懈的追求,更是幸福的真义所在。
    机器智能,即使是科技发展至今,仍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不懈探索的重要科技。
    而加剧这一趋势孤立中国,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孜孜不懈的外交追求。
    可以说,如果不是媒体孜孜不懈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地逼迫,事件的发展也许不会像现实这样顺利、这样高效。
    孜孜不懈的奋斗,和对命运的亵渎!故事是发生在鸿蒙时期,主人翁桑柔和释天早已被注定的命运,是否能够改写,是否能够冲破这一切冥冥中的束缚。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44
    笔画: 7
    五笔: B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DOK
    四角: 184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 ),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2) 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孜,汲汲也。——《说文》

    孜孜无怠。——《周书》

    子思日孜孜。——《皋·陶谟》

    群公孜孜。——《汉书·成帝纪》

    圣上犹孜孜靡忒。——何晏《景福殿赋》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孜孜不已(孜孜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汲汲(勤勉不懈,心情急切)

    (4) 高兴的样子

    只见他喜孜孜俏脸儿笑捻。——《元曲选·白朴·东墙记剧五》

    (5) 又如:乐孜孜;美孜孜

    英文翻译

    be as diligent as possib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sii1 [台湾四县腔] zih1 si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子之平聲開口三等ci/zio
    [zi]
    部首: 344
    笔画: 7
    五笔: B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DOK
    四角: 184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攴( ),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2) 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孜,汲汲也。——《说文》

    孜孜无怠。——《周书》

    子思日孜孜。——《皋·陶谟》

    群公孜孜。——《汉书·成帝纪》

    圣上犹孜孜靡忒。——何晏《景福殿赋》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孜孜不已(孜孜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汲汲(勤勉不懈,心情急切)

    (4) 高兴的样子

    只见他喜孜孜俏脸儿笑捻。——《元曲选·白朴·东墙记剧五》

    (5) 又如:乐孜孜;美孜孜

    英文翻译

    be as diligent as possib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sii1 [台湾四县腔] zih1 si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子之平聲開口三等ci/zio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xiè [xie]
    部首: 339
    笔画: 16
    五笔: NQEH
    五行:
    仓颉: PNBQ
    四角: 9705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

    (2) 同本义

    懈,怠也。——《说文》

    夙夜匪懈。——《孝经》

    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淮南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懈懈(怠惰;懒散);懈厥操觚(怠慢从事);懈忒(懈怠失误);懈沮(懈怠沮丧);懈意(懈怠之心)

    (4) 疲困;松散 。如:懈倦(松懈倦怠;松软疲困)

    英文翻译

    idle, relaxed, remi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haai5 ha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i5 hai3 [海陆丰腔] hai6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宝安腔] hai3 [梅县腔] hai5 hai3 [东莞腔] hai3 [台湾四县腔] hai5 hai3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隘佳開去聲開口二等kreh/kaeh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