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恤

cún xù [ cun xu]
注音 ㄘㄨㄣˊ ㄒㄨˋ

词语释义

存恤 cúnxù

(1) 爱抚;爱惜

caress;fondle;cherish;treasure

(2) 慰问救济

relieve;succout

词语解释

  1. 见“ 存恤 ”。

  2. 亦作“ 存卹 ”。慰抚;救济。

    《史记·楚世家》:“ 平王 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 陈 蔡 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 郑 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汉书·谷永传》:“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卹孤寡,问民所苦。”《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 李 昼则力田,夜则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 太宗 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所在存恤之。”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今来灾伤及检放秋税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缘连年灾伤,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西川 豪杰甚多,不可轻敌。於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於饥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乱。”

引证解释

⒈ 见“存恤”。亦作“存卹”。慰抚;救济。

《史记·楚世家》:“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
《汉书·谷永传》:“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卹孤寡,问民所苦。”
《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李昼则力田,夜则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 太宗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所在存恤之。”
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今来灾伤及检放秋税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缘连年灾伤,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西川豪杰甚多,不可轻敌。於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於饥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乱。”

存恤的国语词典

抚恤、慰劳。

存恤的网络释义

存恤

  • 存恤,汉语词汇。
  • 拼音;cún xù
  • 释义:慰抚;救济。
  • 存恤造句

    仁杰哀其诖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所以,他的亲信马谡认为“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汉字详情

    cún [cun]
    部首: 344
    笔画: 6
    五笔: DHB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KLND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

    exist, live, be; survive; remai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尊平聲合口一等zuon/dzuondzʰuən
    [xu]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TL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BT
    四角: 97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show pity; relieve, help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辛聿入聲合口三等syt/sv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