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义

cún yì [ cun yi]
繁体 存義
注音 ㄘㄨㄣˊ 一ˋ

词语释义

1.保全道义。

词语解释

  1. 保全道义。

    《易·乾》:“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 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引证解释

⒈ 保全道义。

《易·乾》:“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存义的网络释义

存义

  • 存义是汉语词语,拼音是cún yì,指保全道义。
  • 汉字详情

    cún [cun]
    部首: 344
    笔画: 6
    五笔: DHB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KLND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

    exist, live, be; survive; remai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尊平聲合口一等zuon/dzuondzʰuən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