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词

wǎn cí [ wan ci]
繁体 婉詞
注音 ㄨㄢˇ ㄘˊ

词语释义

委婉的言辞。

词语解释

  1. 委婉的言辞。

    《三国演义》第三回:“ 玄德 曰:‘可作书与 袁 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之。’”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家严出,以婉词相讽。”

引证解释

⒈ 委婉的言辞。

《三国演义》第三回:“玄德曰:‘可作书与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之。’”
清陈梦雷《绝交书》:“家严出,以婉词相讽。”

婉词的国语词典

委婉的言词。

婉词的网络释义

婉词

  • 婉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ǎn cí,意思是委婉的言辞。
  • 婉词造句

    他没有亲人,这事从未听婉词说过,见他面色平静,林可岚反而替他心里难过,对他展颜一笑道“那便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不给银两。
    且说各国兵舰,自齐集大沽口后,即索让炮台,提督罗荣光婉词拒绝,洋兵即开炮轰击。
    就像我们用“下岗”来替换“失业”,用“私渡”来取代“偷渡”一样,我们对一些负面事物喜欢用婉词。
    柳婉词见沈风摇头,心里微微有些失落,强笑道“沈大哥,是婉词配不上这玉钗,不见得是玉钗不好看”。
    那是“开放”前人们对“男女性关系”这个词汇有忌讳,于是“生活作风”成为男女性关系的婉词。
    副编其实就是艺术水准与正编不在同一档次的婉词。
    当他明白了部队的任务后,他兴奋的要给战士们送水送饭,但都被婉词谢绝了。
    南昌工作,进行顺利,部队纪律良好,得到南昌人民称赞,人民几次向我发动慰劳,我令婉词谢绝。
    柳婉词看到沈风胸前悬地牌子,忽地掩嘴而笑起来说道“沈大哥,你怎会在学堂里,还——还这副模样”。
    沈风目送她离开,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泡到婉词才行,虽然会影响自己的桃花运,但有了婉词该知足了,况且古代不是允许三妻四妾吗。
    至四日,乃婉词请和,叶不欲与为难,亦祈不竟其事。
    燕帖木儿见她愁容惨淡,口齿清明,益觉由怜生羡,由羡生爱,遂堆着满面笑容,婉词再诘。
    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
    柳婉词帮沈风圆谎道“他叫沈风,我家里没有下人小姐之分,他是随我过来林家几日”。
    今后各部队,各地方送来什么东西,应婉词谢绝,如实有不便时,也应折价付款,不得作为礼物来接收,免违禁令。
    一个天性自私的社会,必定与民主无缘。因为一旦冒起了一个强权,就会有许多人向强权自动靠拢。他们只会为自己着想“我有的吃就够了,我没有义务陪你一起争取,一面最后连我受累,“明哲保身”是自私的一个委婉词。

    汉字详情

    wǎn [wan]
    部首: 323
    笔画: 11
    五笔: VP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JNU
    四角: 434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女,宛声。本义:柔顺)

    (2) 同本义

    婉,顺也。——《说文》

    妇听而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恶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婉,顺也。”

    (3) 又如:婉软(柔和的样子);婉艳(柔顺华美);婉嫕(婉静。温顺娴静);婉容(和顺的仪容);婉悦(恭顺和悦);婉弱(和顺谦恭);婉柔(温顺柔弱)

    (4) 柔美

    婉娈邀恩宠,百态隨所施。——《金瓶梅》

    (5) 又如:婉娈(漂亮的娈童);婉婉深深(柔美精深);婉仪(美好的仪态);婉美(美好;柔美);婉奕(柔美的样子);婉好(美好,美妙);婉冶(美丽);婉慧(柔美聪慧);婉婉(柔美,美好);婉然(美好的样子)

    (6) 委婉;曲折

    经吾婉解。——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婉切(委婉贴切);婉折(婉转曲折);婉笃(委婉真挚);婉缛(文辞婉转曲折而富文采);婉词(婉言。委婉的言辞);婉晦(委婉而含蓄);婉言微词(委婉而又精妙的语言)

    (8) 简约

    大而婉,险而易。——《左传》

    动词

    非常喜欢或喜爱

    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英文翻译

    amiable, congenial; restra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3 [台湾四县腔] wan3 won3 [梅县腔] wan3 [宝安腔] won3 [客语拼音字汇] van3 von3 [海陆丰腔] wan3 won3 [客英字典] von3 v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阮元合上聲合口三等ʔĭwɐnqyanx/vaan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