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姚黃魏紫
注音 一ㄠˊ ㄏㄨㄤˊ ㄨㄟˋ ㄗ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姚黄魏紫 yáohuáng-wèizǐ

(1) 姚黄是宋代姚姓人家所培育的千叶黄花;魏紫是五代魏仁溥家所培育的千叶肉红花。这两种花都是牡丹花的名贵品种。后用来泛称牡丹的优良品种

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 杨万里《紫牡丹》
good varieties of peon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成语用法

姚黄魏紫作主语、宾语;泛指名贵的花卉。

引证解释

⒈ 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姚黄为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魏紫为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参阅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王》:“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泪阑干。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清赵翼《檀桥席上赋红牡丹》:“姚黄魏紫已称妍,高格还应让絳仙。”
亦作“姚黄魏品”。 宋梅尧臣《次答公度》:“姚黄魏品若尽有,春色定应天下空。”

姚黄魏紫的国语词典

牡丹花的通称或泛指名贵的花卉。参见「魏紫姚黄」条。

姚黄魏紫的网络释义

姚黄魏紫

  • 姚黄和魏紫是最好最奇的两种名花。姚黄是指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是指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紫便可称“牡丹之冠”。
  • 姚黄魏紫造句

    龙冲霄缓步踱过花径无心观看身边的姚黄魏紫,来到同心桥怔怔望着白首池。
    一只粉蝶扑翅而过,瞿婉儿舞意顿起,见园里无人,便舒展长袖扭腰起舞,飞旋于姚黄魏紫、赵粉欧碧之间。
    晚辈以前只知道,牡丹以姚黄魏紫称王称后,没想到还有这么个‘王中王’呢。
    在天武学院的后山,有一片环境优雅的竹林,草长莺飞,茂林修竹,姚黄魏紫。
    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幽思唤起弦索的秋愁,遥想五百年前,与子桑间之约,并非如此低情曲意,然而不知姚黄魏紫落谁家,十里长亭一地花。
    华夏名卉,姚黄魏紫颂福如;广府古城,百花芳草淹春秋。
    这牡丹花会中姹紫嫣红,如姚黄魏紫这等名贵品种亦在其中,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让我们把思绪再拉回到那遥远的北宋吧,此刻,在汴京皇宫的御花园里,到处菊花盛开,千姿百态,姚黄魏紫,争奇斗妍。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I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LMO
    四角: 42413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女,兆声。本义:姓) 同本义。相传为虞舜之后

    姚,虞舜居 姚虚,因以为姓。——《说文》。按,母名握登。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

    形容词

    或为姚,娆也。——《说文》

    姚,好也。——《方言十三》

    窕冶。——《荀子·礼论》。注:“姚冶,妖美也。”

    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刘向《说苑·指武》

    通“遥”。长

    其功盛姚远矣!——《荀子·荣辱》

    雅声远姚。——《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handsome, elega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东莞腔] jau2 [梅县腔] jau2 [陆丰腔] jau3 [客英字典] jau2 [海陆丰腔] rau2 [客语拼音字汇] yau2 yeu2 [宝安腔] jau2 [台湾四县腔] j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wèi [wei]
    部首: 903
    笔画: 17
    五笔: TVR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HUI
    四角: 264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 班固《典引》

    (2)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3) 古国名

    (4)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5)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谋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韩魏灭亡。

    (6) 三国之一 。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朝代名

    (8) 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所废。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废。如:魏碑

    (9)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所建国号

    (10) 古郡名

    魏郡,县十八。——《汉书》

    (11) 今县名 。在河北省南部有魏县

    (12) 姓

    形容词

    高大。也作“巍” 。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英文翻译

    kingdom of Wei;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ui6 ngui3 [东莞腔] ngui3 [台湾四县腔] ngui5 ngui3 [梅县腔] ngui3 [客语拼音字汇] ngui4 [宝安腔] ngui3 [陆丰腔] ngui6 [客英字典] ng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貴微合去聲合口三等ŋĭwəingyoih/ngvoy
    [zi]
    部首: 627
    笔画: 12
    五笔: HXX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PVIF
    四角: 22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此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sĭeciex/zi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