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谤
繁体
姍謗
注音
ㄕㄢ ㄅㄤˋ
词语释义
讥讽诽谤。
词语解释
讥讽诽谤。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当 康熙 时, 戴名世 以记载前事诛夷矣! 雍正 兴诗狱, 乾隆 毁故籍,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
引证解释
⒈ 讥讽诽谤。
引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当康熙时, 戴名世以记载前事诛夷矣! 雍正兴诗狱, 乾隆毁故籍,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
姗谤的网络释义
姗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ān
副词
缓步的样子
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便姗嬖屑。——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
shàn
动词
(1)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说文》
自任私智,姗笑之代。——《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
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汉书·石显传》
(2) 又如:姗谤(讥笑诽谤);姗议(诽议);姗诮(讥刺);姗笑(讥笑,嘲笑);姗侮(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英文翻译
slander; ridicule; proceed slowl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宝安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宝安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英文翻译
slander, libel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