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姊娣 ”。姐姐和妹妹。
《史记·五宗世家》:“ 建 又尽与其姊弟姦。”《汉书·外戚传下·赵孝成皇后》:“姊弟顓宠十餘年,卒皆无子。” 汉 刘向 《列女传·赵飞燕姊娣》:“ 赵飞燕 姊娣者, 成阳侯 赵临 之女, 孝成皇帝 之宠姬也。”
姐姐和弟弟。
《北齐书·祖珽传》:“ 珽 乃遗 陆媪 弟 悉达 书曰:‘ 赵彦深 心腹深沉,欲行 伊 霍 事,仪同姊弟岂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 乃悟姊弟皆菊精也。” 冰心 《往事二》九:“我们姊弟平日互相封赠的徽号多极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姊娣”。姐姐和妹妹。
引《史记·五宗世家》:“建又尽与其姊弟姦。”
《汉书·外戚传下·赵孝成皇后》:“姊弟顓宠十餘年,卒皆无子。”
汉刘向《列女传·赵飞燕姊娣》:“赵飞燕姊娣者, 成阳侯赵临之女, 孝成皇帝之宠姬也。”
⒉ 姐姐和弟弟。
引《北齐书·祖珽传》:“珽乃遗陆媪弟悉达书曰:‘ 赵彦深心腹深沉,欲行伊霍事,仪同姊弟岂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马乃悟姊弟皆菊精也。”
冰心《往事二》九:“我们姊弟平日互相封赠的徽号多极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姐姐)
(2) 同本义
姊,女兄也。——《说文》
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尔雅》
遂及伯姊。——《诗·邶风·泉水》
阿姊闻妹来。——《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
小弟闻姊来。
(4) 又如:姊丈(姐姐的丈夫);姊夫(姐姐的丈夫);姊弟(姐姐和妹妹或姐姐和弟弟);姊儿(对妓女的称呼)
(5) 指母亲
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 汉, 关右称 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e.2 zi3 [沙头角腔] zi3 [客英字典] zi3 ze3 ze2 [客语拼音字汇] ji3 [台湾四县腔] zi3 zih3 [宝安腔] zi3 [海陆丰腔] zi3 ze3 zih3 [陆丰腔] zih3
◎ 潮州话:zê2 zi2(ché ch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动词 通“悌”。敬爱兄长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英文翻译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方言集汇◎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丰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