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蛊

yāo gǔ [ yao gu]
繁体 妖蠱
注音 一ㄠ ㄍㄨˇ

词语释义

1.艳丽。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词语解释

  1. 艳丽。

    《文选·张衡<西京赋>》:“妖蛊艳夫 夏姬 ,美声畅於 虞氏 。” 刘良 注:“妖蛊,艳美也。”《文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李善 注:“妖蛊,淑艳也。” 唐 温庭筠 《锦鞵赋》:“若乃金莲 东昏 之 潘妃 ,宝屧 临川 之 江姬 。匍匐非 寿陵 之步,妖蛊实 苧萝 之 施 。”

  2. 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蓇容草溪边兽栎鸟》:“谿边类狗,皮厌妖蛊。”《晋书·郭璞传》:“陛下若以 谷 信为神灵所凭者,则应敬而远之……若以 谷 为妖蛊诈妄者,则当投畀裔土,不宜令褻近紫闈。”

引证解释

⒈ 艳丽。

《文选·张衡<西京赋>》:“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於虞氏。”
刘良注:“妖蛊,艳美也。”
《文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李善注:“妖蛊,淑艳也。”
唐温庭筠《锦鞵赋》:“若乃金莲东昏之潘妃,宝屧临川之江姬。匍匐非寿陵之步,妖蛊实苧萝之施。”

⒉ 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蓇容草溪边兽栎鸟》:“谿边类狗,皮厌妖蛊。”
《晋书·郭璞传》:“陛下若以谷信为神灵所凭者,则应敬而远之……若以谷为妖蛊诈妄者,则当投畀裔土,不宜令褻近紫闈。”

妖蛊的国语词典

以妖态媚惑人。

妖蛊的网络释义

妖蛊

  • 妖蛊,古语,读作yāo ɡǔ,释义为艳丽,出自《文选·张衡<西京赋>》或谓以邪术蛊惑害人,出自《山海经图赞·蓇容草溪边兽栎鸟》。
  • 汉字详情

    yāo [yao]
    部首: 323
    笔画: 7
    五笔: VTDY
    五行:
    仓颉: VHK
    四角: 424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女,夭声。)

    (2) 同本义

    妖,妍也。——《三苍》

    妖夫曳衔。——《楚辞·天问》

    妖冶闲都。——《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妖冶,美好也。”

    妖姬静女。——清· 侯方域《壮梅堂文集》

    (3) 又如:妖妍(艳丽);妖姿(艳丽的姿容);妖异(美艳奇异);妖丽(艳丽);妖靡(艳丽华美);妖蛊(艳丽);妖姬(美女);妖玩(美女)

    (4) 怪诞,怪异 。如:妖蜃(传说中的海中怪物,能吐气成海市蜃楼);妖幻(怪异的幻术);妖邪(妖异怪诞)

    (5) 妖媚。淫邪,不正

    梁冀妻 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后汉书》

    (6) 又如:妖红(妇女勾引男子并与其私通);妖妙(妖娆美好);妖惑(惑人的媚态);妖韶(妖绕美好);妖娇(娇美);妖服(妖冶的服装)

    (7) 不祥 。如:妖氛(不祥的云气);妖星(古代指预兆灾祸的星,如彗星);妖祥(凶兆和吉兆);妖服(不祥之服)

    (8) 邪恶;品质恶劣 。如:妖童(邪恶的小子)

    (9) 装束奇特、作风不正派——多指女性 。如:妖妖调调(妖里妖气;俏艳而轻佻);妖里妖气

    名词

    (1) 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庄子·人间世》

    (2) 又如:妖变(指反常、怪异的现象和事物)

    (3) 迷信传说中称害人的怪物

    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西游记》

    (4) 借指美女 。如:妖玩

    英文翻译

    strange, weird, supernatur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au1 [东莞腔] j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陆丰腔] jau1 [梅县腔] jau1 [台湾四县腔] je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海陆丰腔] rau1 [宝安腔] j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喬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qieu/yeuʔĭɛu
    [gu]
    部首: 603
    笔画: 11
    五笔: JLF
    五行:
    仓颉: LIBT
    四角: 5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2) 同 本 义

    蛊,腹中虫也。——《说文》

    掌除毒蛊。——《周礼·秋官·庶氏》

    (3) 又如: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

    (4) 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如:蛊虿(毒虫)

    (5) 神智惑乱的疾病 。如: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6)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舆地志》

    (7) 又如: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8) 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如: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

    (9)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

    谷之飞,亦为蛊。——《左传·昭公六年》

    (10) 又如: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11) 指淫邪之事

    关其门户,用止狂蛊。——《太玄经》

    (12)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如: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

    (13) 通“故”( )。故事,旧事,旧业

    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

    动词

    (1) 诱惑;迷乱

    楚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饰以蛊世。——《墨子·非儒下》

    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南朝梁· 刘勰《灭惑论》

    (2) 又如: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

    (3) 用符咒之术毒害人

    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清何王庆传》

    (4) 又如: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

    形容词

    通“痼”( )。疾病久治难愈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

    英文翻译

    poison; venom; harm; bew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