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妒忌
(1) 对别人的长处感到不痛快或忿恨,同时又希望自己具有同样长处
词语解释
亦作“妬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诗·召南·小星序》:“夫人无妬忌之行。” 郑玄 笺:“以色曰妬,以行曰忌。”《汉书·礼乐志》:“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寺》诗:“ 椒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胡悦 老婆见娶个美人回来,好生妒忌,时常厮闹。” 柔石 《二月》二四:“我常以人们底无理的毁谤与妒忌为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妬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引《诗·召南·小星序》:“夫人无妬忌之行。”
郑玄笺:“以色曰妬,以行曰忌。”
《汉书·礼乐志》:“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
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寺》诗:“椒兰争妬忌, 絳灌共谗諂。”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胡悦老婆见娶个美人回来,好生妒忌,时常厮闹。”
柔石《二月》二四:“我常以人们底无理的毁谤与妒忌为荣。”
妒忌的国语词典
憎恨他人胜过自己。《大宋宣和遗事.贞集》:「留汝宫中,外有父兄之雠,内有妒忌之意,一旦祸起,吾悔何及!」《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比我强的他瞧不起我,所以不能同他说话;那不如我的又要妒忌我,又不能同他说话。」也作「妒嫉」。
妒忌的网络释义
妒忌 (汉语词语)
妒忌的翻译
妒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户声。本义:妇女忌妒丈夫。也指忌妒别的女子的姿色)
(2) 。如:妒鳞(妒妇发威,有如龙的逆鳞不可冒犯);妒女祠(唐代祠名。相传若有人盛服经过时,则风雷大作);妒色(嫉忌美色。多指妻妒婢妾);妒妇(好妒忌的妇人)
(3) 泛指忌妒别人
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妒害(妒忌陷害);妒纷(因互相妒忌而引起的争执、纠纷);妒痴(过度的妒忌而引发的痴病);妒刻(嫉妒刻薄);妒富愧贫(忌妒别人富裕,羞愧自己贫穷);妒敌(相忌恨的敌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u2 du5 [海陆丰腔] du5 [客英字典] du5 [宝安腔] du5 [客语拼音字汇] du4 [台湾四县腔] d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妒 | 當故 | 端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toh/tuh | t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2) 同本义
忌,憎恶也。——《说文》
而忌处者。——《国语·晋语》
不克不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国语·越语》
(3) 又如:忌恶(憎恶坏人坏事);忌愤(怨愤,嫉恨)
(4) 嫉妒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忌前(妒嫉贤才);忌妇(妒妇,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过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6) 禁忌;忌讳
公室卑则忌直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忌怒,则能害己。——《韩非子·说疑》
(7) 又如:忌三房(迷信者认为生病的人忌进新房、产房和灵房);忌作(唐宋习俗谓春、秋社日停做针线);忌针(阴历正月忌动针线);忌惮儿(忌讳害怕)
(8) 顾忌
贪吏害民无所忌。——白居易《采诗官》
(9) 又如:忌畏(畏惧害怕);忌惮遮拦(顾虑遮掩);忌器(有所顾忌)
名词
先辈去世的日子,古时每逢这一天,家人忌饮酒作乐,所以叫“忌日” 。如:死忌;忌时(迷信指禁忌的时日);忌讳(先王的死日与名字);忌日;忌月(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6 [客英字典] ki3 ki5 [宝安腔] ki3 [梅县腔] ki3 [沙头角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4 ki4 [陆丰腔] ki6 [东莞腔] gi5 [台湾四县腔] ki5
◎ 潮州话:gi6(kĭ) ki7(khī)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忌 | 渠記 | 羣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gih/g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