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妓
词语释义
亦作“女伎 ”。女乐,歌妓。
即女歧,传说中的神女。
词语解释
亦作“ 女伎 ”。女乐,歌妓。
《晋书·王敦传》:“时 王愷 、 石崇 以豪侈相尚, 愷 尝置酒, 敦 与 导 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 愷 便敺杀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丞相 作女伎,施设床席, 蔡公 先在坐,不説而去。”《魏书·高阳王雍传》:“ 灵太后 许赐其女妓,未及送之, 雍 遣其阉竪 丁鹅 自至宫内,料简四口,冒以还第。”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癸酉,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卷二:“达官家多畜女伎。”
即 女歧 ,传说中的神女。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女妓 九子,为氏先兮。”参见“ 女歧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女伎”。女乐,歌妓。
引《晋书·王敦传》:“时王愷、石崇以豪侈相尚, 愷尝置酒, 敦与导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 愷便敺杀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 蔡公先在坐,不説而去。”
《魏书·高阳王雍传》:“灵太后许赐其女妓,未及送之, 雍遣其阉竪丁鹅自至宫内,料简四口,冒以还第。”
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癸酉,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
清王晫《快说续记》卷二:“达官家多畜女伎。”
⒉ 即女歧,传说中的神女。参见“女歧”。
引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女妓九子,为氏先兮。”
女妓的网络释义
女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支声。本义:古代歌舞的女子)
(2) 同本义
妓,女乐也。——《广韵》
(3) 字本作伎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李贺《三月》
(4) 又如:妓人(妓妇。歌舞女艺人);妓航(女妓乘坐的船);妓堂(第宅中女妓歌舞处);妓婢师(教女妓演习歌舞的人)
(5) 妓女 。如:妓家(妓院。妓馆。妓女卖淫的地方);妓围(以妓女围绕作屏);妓弟(妓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3 ki3 [东莞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ki3 [宝安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沙头角腔] gi3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羈 | 居宜 | 見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gʰĭe | kie/k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