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伶
词语释义
旧时称女演员。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旧时称女演员。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乃使女伶,代唱其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宣宗 每宴羣臣,备百戏。帝製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緹绣,连袂而歌。”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下》:“ 新丰 有女伶 谢阿蛮 ,善舞《凌波曲》。”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当是时,云中女伶极盛。绣阁珠帘,万花齐艷。”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女演员。
引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乃使女伶,代唱其曲。”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宣宗每宴羣臣,备百戏。帝製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緹绣,连袂而歌。”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下》:“新丰有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
清吴兰修《黄竹子传》:“当是时,云中女伶极盛。绣阁珠帘,万花齐艷。”
女伶的国语词典
女艺人。旧称从事歌舞戏剧的女性。
女伶的网络释义
女伶
女伶 (词语含义)
近义词
女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2) 同本义
伶,弄臣也。——《说文》
寺人之伶。——《韩诗·车邻》
令伶箫咏歌。——《国语·鲁语》
仕于伶官。——《诗·简兮序》
问之伶州鸠。——《国语·周语》
(3) 又如:伶官(古代的乐官);伶工(旧指乐师或演员);伶伦(传说中黄帝时的乐官);伶界(旧称戏曲界)
(4) 引申为表演歌舞的艺人
伶,乐人。——《广韵》
帝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新唐书·礼乐志》
教坊优伶。——《北梦琐言》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 孟郊《教坊歌儿》
(5) 又如:男伶(男演员);女伶;名伶(名演员);红伶(走红的演员);伶优(优伶)
(6) 姓
形容词
(1) 机灵、聪明 。如:伶变(机灵);伶便(灵便;敏捷);伶透(聪明);伶透人(绝对聪明的人);伶俏(苗条,美好)
(2) 孤独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伶丁(孤独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ang2 lin2 [宝安腔] lin2 lang2 [客英字典] lang2 lin2 [陆丰腔] lang3 [客语拼音字汇] lang2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lang2 [沙头角腔] lang2 [海陆丰腔] lin2 l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靈 | 郎丁 | 來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leng | l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