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丧胆

shī hún sàng dǎn [ shi hun sang dan]
繁体 失魂喪膽
注音 ㄕ ㄏㄨㄣˊ ㄙㄤˋ ㄉ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极度恐慌。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成语用法

失魂丧胆作谓语、定语;用于惊慌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度恐慌。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失魂丧胆的网络释义

失魂丧胆

  • 形容极度恐慌
  • 失魂丧胆造句

    黑袍男子一声命令下,失魂丧胆、失魂丧魄两人向着墨羽的方向急冲而去。
    不久,鲜卑军于雨夜突然向朝庭各部大营发动突袭,朝庭各部大军措不及防,数十万大军一夜尽溃,个个失魂丧胆,疯狂南逃。
    谷风,难道你们这些天就是被这个小娃娃吓得失魂丧胆,以至于不得不以战鹰传信,叫我火速前来接应?
    失魂丧胆,冷汗淋漓面如死灰,他的嘴角不断冒出白沫,额头上暴起的青筋突突跳动,看上去十分惊人。
    缺乏主帅的世家大军前军士兵一时间近六千人纷纷弃械下跪投降,尚有少数蛮抗者被周瑜火神枪横扫,几个纵马来回杀得敌将敌兵看到火红色失魂丧胆。
    两名黑衣男子分别名曰,失魂丧胆、失魂丧魄,下手狠辣阴毒,算是弑神殿重点培训的一批年轻杀手。
    陈越这边失魂丧胆,慌不择路的狼狈逃跑,虽然闹出的动静不大,但是却因为村子里实在太过寂静,依然引起了亡灵法师的注意。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R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O
    四角: 25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tsjit
    hún [hun]
    部首: 903
    笔画: 13
    五笔: FCRC
    五行:
    仓颉: MIHUI
    四角: 167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

    英文翻译

    soul, spiri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2 [陆丰腔] fun3 [海陆丰腔] fun2 [东莞腔] jun2 [梅县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宝安腔] f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昆平聲合口一等ghuon/huonɣuən
    sāng,sàng [sang]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FUEU
    五行:
    仓颉: GCV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sāng

    名词

    (1) 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动词

    (1) 服丧,持丧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礼记·檀弓上》

    (2) 又如:居丧;国丧;号丧(遭亲丧而哭泣致哀);丧人(居丧的人);丧居(丧家所在);丧食(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丧音(报丧的声音);丧冠(服丧时所戴的一种帽子);丧娶(在服丧期间婚娶);丧期(服丧的期限);丧帻(居丧时戴的头巾);丧幡(丧家挂白条旗)

    (3) 悲悼;伤悼

    狂夫乐之,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

    (4) 另见 sàng;sang

    sàng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喪,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

    英文翻译

    mourning; mourn; fu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song1 song3
    ◎ 潮州话:seng1(sng) sang3(sàng)

    宋本广韵

    dǎn [dan]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JGG
    五行:
    仓颉: BAM
    四角: 76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英文翻译

    gall bladder; bravery, cou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干平聲開口一等dandʰ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