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涕

shī tì [ shi ti]
注音 ㄕ ㄊ一ˋ

词语释义

犹流泪。

词语解释

  1. 犹流泪。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引证解释

⒈ 犹流泪。

汉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失涕的网络释义

失涕

  • shī tì ㄕㄧ ㄊㄧˋ
  • 失涕
  • 犹流泪。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R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O
    四角: 25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tsjit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