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

tài fēi [ tai fei]
注音 ㄊㄞˋ ㄈㄟ

词语释义

三国魏以来尊称诸王之母为太妃。 清代尊封皇帝之祖父或父所遗留的妃﹑嫔为太妃﹑太嫔。

词语解释

  1. 三国 魏 以来尊称诸王之母为太妃。

    《晋书·汝南王亮传》:“太妃,尝有小疾,祓於 洛水 。”《旧唐书·宪宗纪上》:“甲子, 郇王 母 王昭仪 …… 衡王 母 阎昭训 等,各以其王并为太妃。”

  2. 清 代尊封皇帝之祖父或父所遗留的妃、嫔为太妃、太嫔。

    《清史稿·后妃传一》:“先朝妃、嬪称太妃、太嬪。”参阅《清通典·嘉礼二》。

引证解释

⒈ 三国魏以来尊称诸王之母为太妃。

《晋书·汝南王亮传》:“太妃,尝有小疾,祓於洛水。”
《旧唐书·宪宗纪上》:“甲子, 郇王母王昭仪 …… 衡王母阎昭训等,各以其王并为太妃。”

⒉ 清代尊封皇帝之祖父或父所遗留的妃、嫔为太妃、太嫔。参阅《清通典·嘉礼二》。

《清史稿·后妃传一》:“先朝妃、嬪称太妃、太嬪。”

太妃的网络释义

太妃

  •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侯”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太王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太某国夫人”)。“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
  • 太妃造句

    引阅的地点选在了咸丰帝养母康慈皇太妃的寿康宫。
    它可以是生的,熟的,包在太妃糖中做馅,或是做成一个馅饼或作为一个蛋奶酥端上桌。
    王父称老王,王母称太妃,王妻称贵妃,王长子称副王。
    慈宁宫两位太妃因听说开封告捷,也差宫女送来几样小菜,并劝皇上努力加餐,莫多为国事忧愁。
    那天上午练过功,他满头大汗地吃完早饭,张安吉叫他擦把汗,帮他提溜着大烟袋,随他去殿上叩见端康皇太妃。
    初,太妃无子,性贤,不妒忌;太后为武皇侍姬,太妃常劝武皇善待之,太后亦自谦退,由是相得甚欢。
    张彦泽满意地往皇宫行去,一身素服的石重贵与太后李氏、太妃安氏、皇后冯氏,乘着肩舆,正被迁出皇宫。
    刘新妇以刑伤自誓,必留供养;殷太妃感柏舟之节,不夺其志。
    相反,弘昼倒是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虽然只是短短见过仪萱几次,但是每天听裕太妃说着,耳濡目染,对仪萱的好感也在直线上升,喜欢这个开朗率真的妹妹。
    好的享受还是午饭过后吃枫糖太妃。
    一路上,穆老爷叨唠着端康皇太妃的旨意。
    崂山道家音乐的发展汇集了张廉夫带来的“南韵”,孙不二创立的“孙谱”,南宋谢丽、谢安两太妃带来的宫廷丝竹乐。
    金黄栗子色的酒体有着低调而优雅的香气,闻上去有着混合焦糖奶油、野味派、成熟果香的味道,同时伴随干燥花、蓝莓酱和太妃糖香氛。
    两周前,另一头熊闯入当地一栋民居,偷吃巧克力太妃糖,并把想吓走它的屋主抓伤。
    魏孝明帝之生母胡氏尊为皇太妃,后为皇太后。
    从率真的皇太妃,到坚强的假小子;从可爱少女,到时尚熟女。
    糖熔化成焦糖之后,便有了一种难以捉摸的类似太妃糖的口味,这让南瓜派变得更诱人了。
    及太妃薨,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高祖每临幸慰勉之。
    朕自御极,未尝忘天命勤勉,然或间有失德,今皇庶母端康贵太妃齐氏元月薨逝,岂非上苍遗祸也。
    按照则例,皇考的太妃和嫔,每日,月,年应得的供给是多少银子?

    汉字详情

    tài [tai]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D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
    四角: 4003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副词

    (1)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英文翻译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fēi,pèi [fei,pei]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NN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SU
    四角: 47417

    详细解释

    fēi

    名词

    (1) (会意。从女,己声。本义:婚配,配偶)

    (2) 通“配”( pèi)。同本义

    妃,匹也。——《说文》

    嘉耦曰妃。——《左传·桓公二年》

    故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商君书·画策》

    (3) 又如:吉妃(美满的婚配)

    (4) 泛指妻子

    以某妃配某氏。——《仪礼·少牢礼》。注:“某妃,某妻也。”

    嫘祖为 黄帝正妃。——《史记》

    (5) 帝王的妾

    宿有妃,嫱嫔御焉。——《左传·哀公元年》

    (6) 又如:妃妾(皇帝的妾);妃嫔(帝王的妾侍。妃,位次于后;嫔,位又次于妃)

    (7) 特指太子、王侯之妻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注:“配也。”

    皇帝纳皇后。…皇太子纳妃。…亲王纳妃。——《新唐书》

    (8) 女神的尊称

    从南湘之二妃。——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

    (9) 某一事物的对立面。因其既相反又相成,故称

    水,火妃也。——《左传》

    pè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wife, spouse; imperial concubine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1 [东莞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陆丰腔]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əiphyoi/phvoi

    太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