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

tài yǐ [ tai yi]
注音 ㄊㄞˋ 一ˇ

词语释义

1.太乙又称太一、泰一。即道家所称的“道” 2.山名。 3.天神名。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

词语解释

  1. 见“ 太一 ”。

引证解释

⒈ 见“太一”。

太乙的国语词典

星名。在紫微宫阊阖门中。参见「太一」条。

太乙的网络释义

太乙 (历史文化)

  • 太乙又称太一、泰一。即道家所称的“道”,庄子说老子关尹学派的学派思想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3.天神名。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太一本是哲学概念,后发展成星名、神名。楚地信仰的太一神的形象可能尚未形成,由于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神仙既然可称仙人,当为人形。
  • 太乙的翻译

    德语: das Weltall (vor der Schöpfung)​ (S)​, die große Einheit (S)​, Polarstern (S)​

    太乙造句

    阳陵泉治腹痛范围以胁和肋下为主,内至胃经内侧的不容穴至太乙穴,外至季肋,下至带脉,称之为胆区。
    昨日,在太乙路附近的“广商新德利汽车服务”门前,一辆私家车正在“洗澡”。
    太乙门创派历史悠久,在华夏时期,桑浦山汤坑两侧飞来两条蛰龙伏在山底,公龙在东北的山上,母龙在西南的山上。
    而自己却是气喘吁吁了,照这样下去,不打自败了啊!于是往三米处一腿,大喊“太乙震天下”。
    五人双手飞快结印,赤、青、黄、白、蓝五道光华冲天而起撞在太乙台上空,瞬时降下一道五色光幕将偌大的太乙台罩在其中挡住了天际密密麻麻的尘流铁屑。
    据研究表明,经常练习太乙火龙掌能改善人体各系统的机能,取得健身延年的效益。
    九色沉香,太乙妙树,五彩云石,各个精奇,真是一出天地生养,钟灵毓秀之地。
    其实莫非云是太乙术法最杰出的弟子,却在权利争夺中受到排挤,最终被逐出门派,云游济世,愿做闲云野鹤。
    待熊妖追近,太乙即催发灵符,不断往后甩出,熊妖御棍来追,仔细躲避灵符,无形之中减慢遁速,使得太乙得以喘息之机。
    太乙乃是炼气后期三层,虽已有神念,然无法外放探出,只得将玉龟贴在额头处,刹那一段古朴奇文印入脑海之中,太乙顿感仿若深陷文山字海之中,久而不能自已。
    虽然一直处于敌对的地位,相互之间斗智斗力,但太乙虚和紫绫二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对方,彼此情意深长,数十年来都是未娶未嫁独身一人。
    林太乙与父亲谈到,人生既然这么短暂,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林语堂的回复。
    不如我们还是御使太乙金鳞舟从天上飞过去,岂不省事。
    卑职遵命!不过大人,听闻承天宫李太乙外出寻友,不在城内。
    国庆太乙仙魔录动画发布会。
    贫道玉虚宫门下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剑是武当绝学太乙神剑的剑意,举轻若重,绵绵不绝;诗是千古诗仙李太白的《上李邕》,逸兴遄飞,豪气万丈;字却是一代书圣王右军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游龙。
    穿着身鹅白道袍,左手托一柄拂尘,一边走来,一边朗然洪声道“无上太乙天尊!诸位施主夜里在这玄门清修之地,舞刀弄剑,大伤和气,不知所为何事?”。
    听得大力牛魔王夸夸其谈,太乙心中却是没底。
    天皇、天罡、天官、天苑、天市、天厨、天槲、天汉、天垒、天辅,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天屏、太乙、太微。

    汉字详情

    tài [tai]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D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
    四角: 4003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副词

    (1)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英文翻译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yi]
    部首: 106
    笔画: 1
    五笔: NNL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U
    四角: 177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词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英文翻译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3 jy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筆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ʔĭĕtqit/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