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

wài yán [ wai yan]
注音 ㄨㄞˋ 一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外延 wàiyán

(1) 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如“圆”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大大小小一切的圆

denotation;extersion

词语解释

  1. 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如“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参见“ 内涵 ”。

引证解释

⒈ 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如“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参见“内涵”。

外延的国语词典

一概念或名词所适用的范围。亦即该词所包摄的一切事物,相对于内涵而言。

外延的网络释义

外延

  • 外延(wàiyán)是一个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对照)也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 外延的翻译

    英语: extension (semantics)​
    德语: absparen (Bildverarbeitung, Farbannahme)​ (S)​, Epitaxie (S)​, epitaxial (Adj)​, English: extension (semantics)​
    法语: Intension et extension

    外延造句

    在砷化镓衬底上异质外延磷化镓的表面缺陷与绿色发光管。
    这是我第一次对外延性原则隐隐地表现出欣赏,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我一直很重视这个原则:共相不过是其殊相的总和。
    注销登记又称涂销登记、消灭登记、灭失登记,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交叉。
    其预感和先验感知的物质基础是左右脑和电光磁超时空的感官延伸,做工的物质主要为光磁外延电磁扫描归序。
    我等曾不时警示其企图,即外延立法权以将非法之司法管辖权笼罩吾民。
    能量耗散的思想与我们的认知外延密切相关。
    这些公路往外延伸出去便是灰白色的土路,通往伫立着高脚楼的村庄,或者横穿过稻田。
    研究了温度、外延层受主浓度、注入离子激活率对夹断电压的影响。
    译作不是一面镜子,也不是原作的复制品,不可能把原作所反映的内涵和外延一板一眼地反射过来。
    假定聚集体为简单的立方体排列,以外延方式分析连接橡胶的小应变行为。
    几分钟的时间,大水就顺着凯旋路路面向外延伸,并蔓延到了解放东路上,水势不断上涨后甚至流进了店铺里面。
    本文第一章阐明了建筑细部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
    这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鞋,其后跟的中底和大底在踏地时会向外延展以起到缓冲作用。
    交房日期临近,猛然发现客厅窗外有一个类似于“框子”的石材装饰造型,外延长度在一米左右,对室内采光造成严重影响,这与合同及样板间有很大差异。
    本文通过其中李元珪和尚纪德幢及比丘尼澄璨尊胜经幢史料记事的探讨,拓展了人们关于“龙门十寺”外延概念的认识。
    实验结果证明的下降时间随着外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他们应用溶胶凝胶与碳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及纳米液滴外延等新技术,首次合成了碳化钽。
    利用双晶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外延层,确定外延层的组分与晶体质量,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进行了纵向组分分布剖析,利用扩展电阻仪确定外延层的电学特性。
    本文以房地产品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为主要线索展开,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载体,从内伸与外延两个方向着手研究。
    “敌我矛盾”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严重缺陷。

    汉字详情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
    yán [yan]
    部首: 227
    笔画: 6
    五笔: THP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KHYM
    四角: 124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 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 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形容词

    长,久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delay, postpone, def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 潮州话:iang6(ĩang) [潮州]iêng6 [潮阳]iang5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jenjĭɛn

    外延的同拼音词语